變遷的年貨,不變的情愫

本文轉自:安徽日報

中國人記憶裡的年味兒,是從辦年貨開始的。

過去,辦年貨是年前的頭等大事。小孩身上的新衣、過年待客的零食、團圓飯食材、拜年禮盒……樁樁件件都要在心頭盤算好,再挑個好天氣上街趕集,貨比三家精挑細選。

那時的新年餐桌,雞鴨魚肉必不可少,炒得噴香的瓜子、花生糖是最常招待客人的小零食。人們坐在太陽底下扯閒拉呱,說着過去一年發生的點點滴滴。

不知從何時起,年貨的“上新”速度一年快過一年。瓜子換成了開心果、山核桃,裝砂糖橘的果盤裡擠滿了紅彤彤的車釐子,格外喜慶。拜年禮盒變得五花八門,糕點、水果、土特產……從走街串巷、大包小包、左牽右抱,到現在一鍵直達、遍享全球美食,採購方式也變得更方便。

年貨的定義、形式、渠道等已然發生變化。從集市到商超,消費者能購買的年貨越來越精緻,品種也開始覆蓋文化娛樂等領域,再從商超到線上年貨節,年貨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天南海北的商品都能通過線上平臺送達消費者手中。

年貨消費的變遷中,藏着人們對生活需求和商業模式的不斷變遷。這份變遷,源自過去一年裡每一位奮鬥者的辛勤付出,是用雙手創造出的美好生活。我們是中國消費升級的參與者,也是見證者。

跨越千山萬水,奔赴團圓時刻,這是人們心目中的“年”。繽紛年貨寄託着對家的思念和團圓的喜悅,正因如此,人們纔會費盡心思地捉摸着年貨能再“好”一點、再“美”一點。

無論年貨如何變遷,爲“年”做準備的情愫不變。(彭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