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成現代人文明病 糞便形狀若大幅度改變最好進一步檢查

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消化內科醫師黃永信。(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提供)

現代人飲食精緻化,便秘成許多人的難言之隱。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消化內科醫師黃永信表示,排便頻率從1天3次到1周3次都在正常範圍,若低於範圍,或糞便形狀成乾硬球狀、表面凹凸不平,可能就有便秘問題,可從飲食調整、水分攝取還有運動改善。但糞便形狀粗細大幅度變化,或血便等問題,可能要注意是否有腸道癌症等疾病,最好及早就醫進一步檢查。

黃永信指出,排便會根據年齡、飲食習慣有改變,常見原因就是常吃速食、肉類與加工品,飲食缺乏纖維造成,若水分一天少於1000CC也可能會排便困難。

黃永信也說,民衆服用含嗎啡類類、鈣離子阻斷劑、安眠藥、抗組織胺等藥品,也可能因腸胃蠕動變慢,導致便秘。

到底有沒有便秘問題,黃永信表示,臨牀上常用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判斷,正常糞便主要是表面有裂痕的長條狀與表面平滑的長條狀;若是硬球狀凹凸不平的長條狀,因很難排出,就有能是便秘。

不過黃永信也指出,若大便型態有明顯改變,例如原本便秘突然變腹瀉,又或是3個月左右時間,糞便直徑大幅度改變或是變形,有可能是腸子管道變小,甚至血便等情況, 就要注意是否有癌症的可能。

民衆常會食用益生菌解決便秘問題,黃永信建議,要選擇有標章產品,也要服用一段時間纔能有效果,若覺得沒效,有可能是產品與體質不符,可替換其他產品。

黃永信也說,益生菌是可以食用的微生物,建議不要空腹吃,以免腸胃道酸度較高無法存活,耐酸鹼的產品則不在此限,食用時也建議不要搭配熱水,或跟抗生素等藥品一起食用。

若要預防便秘,可多吃蔬菜水果,例如芹菜、豆類、玉米、燕麥等,另外水分一定要充足,不過若心臟功能、腎臟功能不好,有限水要求的民衆,要跟醫生討論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