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駐外,我的非洲翻譯之旅
駐外之家 | 溫暖駐外人
數十萬駐外人都在關注
上駐外之家,免費找海外靠譜好工作
每一種選擇都有它存在的理由,每一種經歷都不會多餘。
我是李蘇安,2019年畢業於上海的一所外國語大學的法語專業。自我第一次踏入非洲至今已經4年有餘,駐外生活在我身上留下的痕跡,遠比想象中多得多。
畢業之前,沒有經歷過社會的毒打,抱着不怕吃苦不怕受累的精神,期望畢業後能大幹一番,找一份高薪的工作。奈何現實很骨感,最終未能如願,於是便想走一條捷徑——去非洲。
家人得知我的想法後一開始並不支持,一些親戚聽說我去非洲還發出一些質疑嘲笑的聲音,說本科學校那麼好怎麼搞到去非洲那種地方。我很生氣,又很無奈,但回頭一想這是自己的選擇,無需和他人去解釋爭辯,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夠了。就這樣,我開始了一個普通法語打工人的北非之旅。
從中國到阿爾及利亞,9000多公里的距離,12個小時的漫長飛行後,成功到達了及爾機場。一個燥熱的中午,熱浪、椰棗樹、白房子,構成了我腦海中阿爾及利亞的最初印象。
到達機場不久後,公司的司機載着我繞過一道道白牆、街道,最後在一棟居民小院停了下來。後來通過了解,才知道在北非的公司一般都是租這種帶院子的別墅,辦公生活一體化,吃住基本都在一棟樓裡。總的來說這裡的生活條件和工作環境都比較適宜,比想象中條件好很多,感覺不像大家傳統印象裡的非洲。
我入職的公司是一家做工程的國企,主要負責法語翻譯。雖然招聘時寫的是翻譯工作,但真正需要做的事情還挺多,採購、出納和一些後勤工作都有涉及到。再加上翻譯工作比較特殊,需要時常和外部聯絡,所以會經常性的出差去處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比如去各個機構或者供應商等等,所以基本上一週有一半的時間在出差。
在阿爾及利亞工作和生活,自然少不了與當地人打交道,因爲是穆斯林國家,再加上歷史遺留的原因,當地人大部分都是阿拉伯白人,基本上都是說阿拉伯語和法語。當地人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慢節奏,從不加班也不內卷,自帶隨遇而安的散漫氣質,對生活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滿足感;其次就是淳樸樂觀和友善。
雖然有高於國內的薪資,但駐外的生活並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麼光鮮亮麗,需要承受很多苦楚。
初到非洲時,聽不懂具有當地口音的法語,有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焦慮、擔心和自責。不過好在遇見的人不論是客戶、同事亦或是當地的居民,對我都很友好、包容,讓我得到了很大的鍛鍊,短短兩三個月時間就讓我的法語溝通能力有了質的飛躍。
親友的缺席也是老生常談的話題。我第一次回國休假正好趕上疫情期間,導致很長一段時間無法回國。雖然之後幾經波折後還是平安到家,但心中還是不由地涌起“少小離家老大回”的辛酸。熟悉的街道多了很多新店,在路口乘涼的大爺也少了幾張熟悉的面孔...“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這句詩,如今也恍然大悟明白了其中的酸楚。
另外就是駐外時間長了身體上多多少少都會有些毛病,雖然北非的條件雖然比其他地區好上不少,但在非洲一待就是一兩年,誰能保證自己不生病呢?況且整日待在營地,活動少,有的地方水質差加速脫髮,戶外作業磕磕碰碰...
駐外非洲的這幾年裡,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一次“帶病”工作。
因爲頭一天晚上不小心着涼,第二天早上起來發現自己發燒了,渾身無力、頭暈目眩。但當天已經有了工作安排,要去一個很遠的地方處理一件很緊急的事情。雖然想過拜託同事跑一趟,但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安排,而且具體的情況也只有我自己熟悉,所以最後我還是堅持出門了。在路上,司機載着我,堵車、找錯地方出了很多狀況,最後快到目的地還下車走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路,虛弱得差點在路上暈厥,一直折騰到下午才把事情辦好。雖然當時有過請假的想法,但想到會耽誤接下來的工作進度,最後沒完成的活還是要自己補上,索性還是自己去了。
除了身體上的毛病之外,更多人得的是“心病”。精神上的疲憊,漂泊在外遠離親人的孤單,駐外生活的枯燥單調,衣食住行條件差,娛樂休閒活動極度匱乏,工作壓力大輾轉難眠,抑鬱,煩躁,焦慮,麻木,期盼着回國休假的日子一一這些都是駐外非洲必須要承受和適應的。
大家經常開玩笑說,在非洲使人醜陋一一其實是,惟悴了,疲憊了,滄桑了。
回顧以往的經歷,駐外非洲對我來說更像是一場歷練,那些歲月的磨礪,都是成長的印記;無論是堅持還是放棄,只要經歷了,都是人生的財富;也相信在非洲度過的酸甜苦辣,能讓未來的我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