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早產兒存活率不斷提升

本報訊(記者蔣若靜)昨天是第17個世界早產兒日,主題爲“早產寶寶更需要肌膚接觸”。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婦產醫院瞭解到,每年大約有1萬餘名孩子在該醫院出生,新生兒科收治患兒3000名左右,其中重症患兒超過1000名,早產寶寶約600至800名。目前,本市早產兒數量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不過,早產兒和超早產兒存活率不斷提升,不良預後率已控制在10%以下。

北京婦產醫院副院長李笠介紹,在危重症新生兒中,絕大多數是早產兒和超早產兒。小於37周出生的嬰兒被稱爲早產兒,小於28周出生的嬰兒則被稱爲超早產兒。隨着治療手段的豐富、診療技術的提升、監測設備的發展,目前,有更多早產兒和超早產兒成功存活下來。北京婦產醫院新生兒科在早產兒的救治和護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針對早產兒的治療和護理是新生兒科醫療工作的重中之重,科室積極推出“袋鼠式護理”等科學的護理方法,幫助早產寶寶更好地適應外界環境,促進其健康成長。

什麼是袋鼠式護理?北京婦產醫院新生兒科副主任馬建榮介紹,這是一種特殊的護理方式,即父母以類似袋鼠照顧幼兒的方式,將早產寶寶直立貼在胸口,進行皮膚與皮膚的直接接觸。“這種護理方式可以幫助穩定寶寶的生命體徵,不僅有助於保持寶寶的體溫穩定,還能促進乳汁分泌,有利於母乳餵養,改善餵養狀況。更重要的是,袋鼠式護理能讓寶寶在出生後依然能感受到媽媽的心跳和呼吸,從而產生深深的安全感,對其心理髮育大有裨益。”

李笠表示,除了袋鼠式護理外,北京婦產醫院還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提高對早產兒的救治。比如新生兒科配備完善的急救體系,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有效地開展治療。在團隊建設方面,新生兒科醫護人員共有96名,以專業的技術和理念支撐早產兒救治工作。同時,科室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及合作,針對早產寶寶的情況,共同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以及出院後的隨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