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發表十篇SCI”當事人:無意被關注,不懼質疑和考驗

因接連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SCI期刊上發表10篇論文,並獲得香港城市大學全額獎學金和直博的資格,徐州工程學院2021屆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本科畢業生萬仲禹最近受到廣泛關注。

徐州工程學院官網 圖

7月14日下午,萬仲禹獨家迴應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那10篇發表在SCI期刊上的論文,確係其本人主導完成。連續撰寫多篇學術論文也是出於自身對科研的興趣和追求。

作爲一名非知名院校的本科生,萬仲禹發表十篇SCI論文一事也引發了網友們的討論。

“我本來不想說什麼,但後來想想還是有必要澄清一些情況。”萬仲禹向記者坦言,因爲在網絡上受到關注,最近自己精神上也有一些崩潰。“每個人都有質疑的權利。但我相信,作爲一個科研人員,不管是爲人,還是寫文章,都要不懼質疑和考驗。”

校外合作者給予高度評價

在萬仲禹發表的十篇SCI期刊中,有9篇SCI論文的作者欄都出現了“Q. -D. Wang”的名字。記者從多方證實,“Q. -D. Wang”即中國礦業大學低碳能源研究院副研究員王全德。

14日,澎湃新聞也聯繫上王全德,他對記者表示,萬仲禹發表在國際知名SCI期刊上的論文並不存在網友所說的“灌水”情況,相關文章也確係萬仲禹本人主導創作,能夠體現其學術能力。

“萬仲禹是一個非常勤奮,並且對學術充滿熱情的同學。他經常學習到很晚,有時半夜還發信息和我討論一些問題。”王全德告訴記者。

2019年,剛回國不久的王全德來到中國礦業大學任職。萬仲禹通過郵件聯繫上他,表達了自己希望跟隨其學習的心願。

“我們學校也在徐州,那時候我自己也沒帶什麼學生。跟萬仲禹交流後,我發現他的專業基礎非常紮實,在學術方面也很有想法。他的興趣也與我的研究方向相契合,所以就決定帶他了。”王全德思考後,決定答應萬仲禹的請求。

兩年多來,在王全德的指導下,萬仲禹逐漸鍛鍊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和論文寫作水平,多篇刊登在SCI期刊上的論文也都是在這個階段內完成的。

萬仲禹告訴記者,自己發這麼多論文可能有人覺得不可思議。但在他看來,學術論文的進階之路並不難走。“多讀文獻、多思考,科研的思維就可以慢慢養成。只要想做科研,不管身在什麼層次的學校,都可以藉助互聯網的資源來幫助自己。”

“我的論文都是基於一些很經典的學術文章,對他們進行方法的改進和體系的擴充。我個人做了絕大部分的工作,包括構思、建立數據庫、搭模型、寫作初稿等等。指導老師只負責文章構架調整和論文整體的完善。”萬仲禹介紹。

萬仲禹的說法也得到了王全德的證實。“我和萬仲禹之間是根據論文的實際工作量來決定論文作者的順序。大部分工作都是他在做,我只是提一些意見,在論文寫作、格式等方面指導他。”

網友們的關注也給萬仲禹帶來了不少煩惱。他一再對澎湃新聞表示,學院對自己的宣傳本身是針對內部的,沒想到會在網絡上引起大家這樣熱烈的討論。“很多人批評我高調,我想其實瞭解我的人都知道,我無意成爲別人關注的焦點。我的家庭關係、人際關係都很簡單,不想被曝光。”

院校名氣不能作爲評判一個人學術能力的主要標準

對於一般的本科生而言,能在國內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已經不簡單了,而萬仲禹作爲第一作者的10篇論文還都發表在了SCI期刊上。對此,王全德表示,給外文期刊投稿是他給萬仲禹的建議。“國外期刊的審稿較爲客觀,不會因爲作者所在的院校不知名,就拒絕有質量的論文。萬仲禹的論文有獨創性的內容,有些文章碩士、博士都不一定寫得出來。”

“如果是一所知名高校的本科生在SCI期刊上發文,可能不會引起大家這麼強烈的爭論。”王全德認爲,院校名氣不能作爲評判一個人學術能力的主要標準。

在王全德看來,萬仲禹能夠被香港城市大學以全額獎學金錄取,還獲得直接攻讀博士的機會,這已經能說明他的學術能力和水平。“香港城市大學在錄取萬仲禹時也是經過嚴格考覈的。如果他的論文只有數量,沒有實質內容,那學校肯定也能看出來。”

“希望他不要受那些質疑聲音的影響,保持好心態,在未來的科研道路上繼續紮實地走下去。”王全德表示。

“二本學生也有夢想”

澎湃新聞注意到,“二本院校”“本科生”“論文大神”等多重標籤疊加在萬仲禹身上,也引發了外界熱議。《如何看待徐州工程學院一學生本科發了十篇SCI並全獎直博香港城市大學?》的帖子日前衝上了知乎熱搜榜第二。

“大家所看到的都是實實在在我在本科期間取得的成果,沒有經過任何誇大的言語加工。”萬仲禹在知乎上回應稱,“我大學四年休息的日子加起來不超過兩個月,我想支撐我走到現在的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信念告訴我把書讀下去,讀到博士,去做一些真正對人類有用的東西。二是已畢業的優秀的學長們,他們帶給我一個可能,告訴我可以做到什麼樣。”

萬仲禹向澎湃新聞證實,知乎上的帖子確實是他本人所寫。

萬仲禹說,自己親自來寫這個回答,也是希望成千上萬的二本學生能夠看到。他爲廣大不知名院校的學子們鼓勁說,現在正是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相信很多人沒有考好,上了自己不理想的學校,四年前他也是這當中的一份子。“我想二本中不乏也有和我命運相同的人,我覺得有必要也有義務站出來成爲學弟學妹們的表率。”

作爲不知名院校的本科生,萬仲禹的科研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他說,985/211院校的學生也許不缺少高精度的實驗設備和有水平的指導老師,然而很多人並不知道二本院校的條件和師資情況。自己也曾一開始嘗試過合成和催化兩個方向,但是無奈學校連需要的實驗儀器都提供不了,後來就放棄了在實驗方向繼續深入的想法,轉而向理論計算,但心裡還是不願意放棄做科研的信念,因爲成爲科學家是兒時的理想。

“我們沒有985/211院校的條件,但不代表二本的學生沒有夢想,沒有權利去追求科學的真理。”萬仲禹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