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聿銘塵封30年的遺作,上海再現香港中銀“姊妹樓”

最美的建築是超越時間的,時間會給出一切答案。

——貝聿銘

雖然已經去世五年,貝聿銘仍然新作不斷。

這位曾打造了盧浮宮金字塔、香港中銀大廈的傳奇華人建築師,每有遺作建成,都會讓人讚歎其不世出的才華。

最近,上海臨港滴水湖上,兩座形狀奇異的雙子塔就成了國內建築圈的焦點。

該建築名爲上海中銀金融中心,目前外立面進度過半,將在今年年內完成施工。

200米的高度足以讓它成爲滴水湖的最高點。附近的人戲稱它爲“雙11大樓”,“遠看好像兩棟樓在親嘴”。

更讓人好奇的是,這一設計竟然被歷史塵封了30年,從一幅“落選作品”,搖身一變成了備受矚目的貝聿銘遺作。

這座雙子塔背後,到底藏着什麼故事?

上海臨港的“時代之門”

貝聿銘走過的102年,榮譽無數、頭銜無數,更有爲人稱道的作品無數。

盧浮宮“金字塔”、蘇州博物館、香港中銀大廈、北京香山飯店、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日本美秀美術館、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建築界的最高獎項普利茲克獎”、“美國建築師學會金獎”、“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獎”、“現代主義最後的大師”——貝老身上有太多太多閃耀的光環。

此次即將建成的上海中銀金融中心大廈,位於上海滴水湖西島中央,主體爲兩座200米高的雙子樓和底部裙樓,總建築面積28萬平方米左右。

其功能包括商務辦公、五星級酒店、商業空間等,底部還有公園、廣場、野餐區等,離西島碼頭咫尺之遙。

建成後,這裡將成爲滴水湖的制高點,俯瞰整片湖光景色,真正意義上的建築地標。

大廈外立面設計上,X形斜撐構件就如標誌性簽名一般,告訴人們這是貝聿銘的作品。

兩幢塔樓“面對面”站立,底部裙房相連,高空中魔方般旋轉的四角錐體,象徵性連接,形成的拱門形狀。

同時,兩個“1”字造型相向,寓意在“兩個一百年”交匯的重要時刻,鑄就“時代之門,璀璨之珠”的建築意向,向時代致敬。

這樣的造型立面,也能讓人想到貝聿銘的另一代表作、香港的地標摩天樓——中銀大廈。上海中銀金融中心的確和它是一脈相承的設計。

雖然有着相同的設計語言,但香港和上海的這兩座中銀“姊妹樓”,卻相隔了超過30年時間。

貝家塵封30年的設計

貝氏家族與中國銀行有着上百年的深厚情誼。貝聿銘的祖輩父輩都是知名金融家,中國銀行1912年在上海成立,父親貝祖詒1914年就進入總部任職,在此工作了32年。

1934年,中國銀行董事會計劃在外灘造一座現代化新式大樓,該項目正是由時任上海分行經理的貝祖詒主持。

時間來到半個世紀後。1985年,貝聿銘的香港中銀大廈破土動工。

當時這棟大樓遭遇了多重障礙。物理空間上該建築佔地面積狹小,三面被高架公路限制,周遭高樓林立頗受壓制。

貝聿銘給出的應對之法,便是採用X交叉的斜撐構件,讓大樓在結構上更穩固,外立面的菱形圖案在當時看來設計頗爲大膽。

建築1989年落成後,以367.4米成了香港當時最高建築。但不少看重風水的當地人卻急了:

“大廈輪廓鋒利像一把巨刀,外立面X線條像古裝片裡犯人枷鎖上的封條……”

貝聿銘則氣定神閒,一番解釋讓人們放寬了心。

“X線條就像鑽石上的菱形切割,塔樓造型則是雨後春筍,雨水來了,財氣就來了!”

此後,北京長安街的中國銀行總行大廈、蘇州中銀大廈,以及正在建設中的中銀海口江東國際金融大廈的設計工作,都由貝聿銘和兩個兒子貝建中、貝禮中的貝氏建築事務所操刀。

而就在香港中銀大廈落成後不久,貝聿銘就有了以相同設計語言造一棟姊妹樓的念頭。

1992年,他完成了“11大樓”的設計,想將其贈予西班牙畢爾巴鄂市。

最後卻因種種原因對方沒有接受這一設計,“11大樓”的構想就被擱置了。

沒人能想到,30年後,這一設計竟然在上海重見天日。

“好的建築會超越時間”

貝老原版的設計中,兩幢雙子樓更修長、鋒利。

這次貝氏建築事務所團隊對其進行了部分修改,高度也依據相關條件限制被調整至200米以下。

相比香港中銀大廈的X結構,此次上海中銀金融中心採用了更輕巧的斜撐構件,運用的建築科技更現代化。

另外,爲了貫徹“海綿城市”的設計要求,新樓遵循綠色節能設計理念,採用風能、太陽能等多種低碳設施,保護滴水湖景觀生態。

貝禮中說,上海中銀金融中心的設計突出了恆久的現代性,這是貝氏事務所的標誌性特徵。

“我們相信線條硬朗、形態明晰的設計將成爲中國銀行和上海臨港自貿區卓爾不羣的門戶。”

這一跨越了30多年的新設計,如今也在印證着貝聿銘生前所言:

“最美的建築是超越時間的,時間會給出一切答案。”

香港中銀大廈用時間證明了他是對的,至今依舊是東方之珠最具代表性的天際線一員。

貝聿銘最負盛名的設計——盧浮宮玻璃金字塔,同樣如此。

在1984年公開展示設計時,這座金字塔幾乎可以用罵聲一片來形容。

“你爲什麼要到巴黎來毀掉我們的建築遺產?”它看上去很醜,像廉價的假鑽石。”

最終,這座玻璃金字塔還是被人們所接受,成了巴黎的門面。

你如何評價貝聿銘的這一“遺作”呢?歡迎留言一起聊聊。

文、編輯:Cardi C

部分圖片來自貝氏建築事務所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外灘TheBund

/ /

/ /

/ / /

/ / /

/ / / /

/ / /

特別企劃

外灘 X AIGLE/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