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都更限制多基地迷你化 議員批:恐充斥牙籤屋

臺北市都更示意圖。(圖/本報資料照片)

臺北市內有約64萬戶屋齡30年以上老房,臺北市議員詹爲元指出,北市近5年都更覈定數僅261件,都更還設有最小面積限制,更新速度也慢,更需要考慮同一街廓鄰居意願,導致北市基地迷你化,牙籤屋林立影響市容。另外他批評,都更容積低,北市府卻放任房價上漲,與居住正義理念背道而馳。

詹爲元指出,臺北市近5年僅覈定261件都更,雖然都更僅需多數決3分之2同意,但都更最小面積需1000平方公尺,公辦都更更需達到2000平方公尺,更新速度也需要210天,更新速度慢,且都更還需要考慮同一街廓鄰居的意願,導致北市基地愈發迷你化,牙籤屋充斥街頭影響市容。

詹爲元說,與都更相比,危老雖需要100%同意才能進行,但未設有最低面積限制,過去最小危老覈定面積僅18.45坪,且更新速度也只需104天,更無需遷就他人意願,而近5年危老覈定數高達869件,約爲都更覈定數的3.3倍,顯示民衆更有意透過危老重建更新房屋。

他進一步提到,北市都更以住三爲主,容積獎勵爲225%,但誘因不足導致民衆參與意願低落。雖然過去許多議員要求調整容積獎勵,,他也理解市府迴應「考量本市現況基準容積以滿足居住需求」,提供公設服務水準市府恐無法負荷,然而市府又說「考量捷運與房價系現行都更推動之市場因素,故以政策性獎勵容積」。

詹爲元批評,市府意思就是在放任房價上漲,告訴民衆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與市府強調的居住正義理念背道而馳。他要求,北市府應想對策解決牙籤屋問題,同時檢討齊頭式容積獎勵誘因低,並重新檢視現況容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