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望率先形成空天信息產業新模式
數日前,神舟十八號發射圓滿成功,兩組航天員在空間站會合,令人們歡欣鼓舞,在我國航天技術取得長足進步的同時,商業航天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趨勢愈發明晰,空天信息產業新模式已經展現在人們面前。
4月29日,北京商報記者直擊“空天信息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大會以“星地融合、萬里同頻”爲主題,緊扣全空間互聯、“通導遙”一體化、衛星應用場景創新、航天機制創新與技術創新等產業關注焦點。大會上,航天領域院士及專家、領軍企業等近200位嘉賓深度交流探討天地一體構建中的空天信息產業發展機遇與挑戰。
商業航天明星企業不斷涌現
空天信息產業看似與人們相隔遙遠,但實際上,它已深刻融入到人們日常生活中,例如空天信息產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便是低空經濟,大衆所熟知的無人機是其中代表。除了以無人機爲代表的實體產品之外,空天信息產業在整個鏈條上起着更加關鍵的作用,爲千百行業賦能,例如航天測運控、智慧政府、氣象生態、線上能源等方面,無不以空天信息產品爲依託。
在大會上,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如今已經有一批企業在空天信息產業方面走在技術前沿,例如本次會議嘉賓之一的中科星圖股份有限公司,便抓緊空天信息技術發展的重大機遇,加速創新、整合資源,在商業航天技術應用上結出碩果。
中科星圖對北京商報記者介紹稱,公司作爲國內數字地球產品研發與產業化的先行者,長期專注於數字地球行業,陸續推出GEOVIS數字地球基礎軟件系列產品,爲特種領域、政府、企業用戶提供軟件銷售與數據服務。
北京商報記者在大會上了解到,中科星圖這樣的企業並非個例,在政策支持下,商業航天領域的明星企業不斷涌現。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打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明確要求。北京、上海、重慶、安徽、湖北等多地政府積極響應,加快佈局商業航天產業。截至2023年,國內已註冊並有效經營的商業航天企業數量約500家。
我國航天產業在多個領域已經步入商業化進程,將形成從火箭、衛星、地面站到終端的全覆蓋產業鏈。在商業航天政策與技術雙重驅動下,衛星組件化、頻譜化、批量化生產工藝持續優化,衛星發射製造成本將顯著降低。衛星精度持續提高,數據獲取成本進一步下降,爲空天信息應用提供更優質的數據源。
“南箭北星”在北京
在空天信息產業的宏偉藍圖中,北京市以獨特的創新資源優勢發揮着重要作用。大會上,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於英傑介紹稱,北京市將空天信息產業納入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產業發展的高地,作爲建設部署,服務支撐國家衛星互聯網產業,實施加快商業航天創新發展行動方案,推動空天信息規模化應用。
據瞭解,目前北京在通信、導航、遙感、測運控領域等優勢企業齊備,不但有傳統的航天企業,也有新興商業航天企業,形成了衛星研製、地面測運控、通導遙等全產業鏈生態,多個商業航天的衛星星座近百顆衛星在軌運行。
面向商業航天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趨勢,北京市有望率先形成空天信息產業的新模式。目前北京已經形成了“南箭北星”的格局,即現在海淀區和亦莊兩個相對大的產業聚集區。具體來說,今年初,在亦莊召開了北京商業航天發展大會,重點推出了關於火箭發展等一系列政策,而海淀則是北京衆多衛星企業和科研院所的集聚地,也是空天信息產業的源頭和主力軍。
面向未來,北京將把空天信息產業作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重要方向,持續完善創新生態,激發產業活力,努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商業航天創新發展高地。北京市將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搭建共性技術平臺,提升低成本整星研製能力,加速地面運營與應用終端佈局,推進大規模星座的建設運營。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王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