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汽車製造廠,別以BJ212的名義辱沒了中國越野車

夢想誰都可以有,但節操萬萬不可丟。

“人人都有一個越野夢,作爲一名退伍軍人,一名老兵,越野是我的終極夢想之一。”

6月27日,一場汽車圈“非主流”的線下活動,一篇充滿歧義容易引發外界聯想甚至誤解的廠商新聞稿,將北京汽車製造廠和北京越野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北京汽車製造廠董事長陸付軍

“什麼情況?北京越野啥時候涉足老年代步車行業了?”山東某常年關注和報道低速電動車的一位同行媒體老司機,向筆者表達如此疑惑。

坦率地講當我看到對方發過來的這則廠商新聞通稿時,也是一臉的“懵逼”,不科學啊,北京越野人家造的是正兒八經中高端越野車,沒有也根本不可能去涉足什麼低速電動車等領域。

於是帶着種種疑問我們也第一時間聯繫上了北京越野和北汽集團方面,想要透過官方渠道來搞清楚這裡面的種種“關聯”。

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

“我們也很無奈,人家現在跟我們半毛錢關係沒有,但太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羣衆、乃至部分業內人士,迄今也仍以爲他們跟我們有關係”,一位北汽集團內部人士向筆者感嘆道!

原來本次活動的主角北京汽車製造廠,玩的是“移花接木、借雞下蛋”等把戲。從什麼致敬BJ212,到什麼“駛向美好生活”,話裡話外都是在蹭北汽、北京越野的名氣和熱度。

根據天眼查等網絡相關公開信息顯示,首先北京汽車製造廠(BAW)和北京越野品牌已完全無關,北京汽車製造廠(BAW)現本質上是一家地方性的民營企業,不屬於北汽集團;自2015年北京汽車製造廠脫離北汽集團之後,北京汽車製造廠所生產的產品,在質量與技術層面跟北京越野BJ40等北汽集團產品也並無關係,所採用的技術與平臺完全不同;而且,衆所周知,北汽集團是世界500強企業,致力於各類乘用車研發、生產、銷售,根本不生產低速電動車。

此外,還有一條要補充的是,BJ212等品牌資產根正苗紅的歸屬是北京越野,BAW和北京越野已完全無關,BAW近期系列行爲有一定侵權的嫌疑,於本身發展和行業氛圍都是一種傷害!”

對此,筆者通過網上公開資料及其他渠道還了解到,山東富路集團“買回來”的這個北京汽車製造廠,的確跟普羅大衆過往印象和固有認知裡的北汽招牌有關,但一個“殼”,兩碼事。

關於歷史問題,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自行去查詢瞭解和深挖,在此不展開細述。

簡單來說,北京汽車製造廠和北汽集團的確有着相同的“根”,都將1958年作爲自己的發跡之年,在1973年之前,北京汽車製造廠和北汽集團實際上是同一家公司。

不過伴隨着1973年北京汽車工業公司的成立,二者正式分化成上下級的關係。

再往後,在2001年改制後,北京汽車製造廠正式成爲北汽集團的子公司。

不過由於經營不善長期虧損,北京汽車製造廠在過去很多年裡既沒有深入搞研發搞技術,更沒有新車型推出,一度成爲了北汽集團旗下的“拖油瓶”。

在國企“保值增值、做大做強”的國家宏觀政策指引下,2014年北京國資委要求北汽集團退出北京汽車製造廠,隨後2015年姚長生名下的民營企業北京汽車裝配廠,100%將北京汽車製造廠收爲己有。

再往後,通過系列“操作”,民企姚老闆將北京汽車製造廠這樣一個有着深厚歷史背景和名氣的“老字號招牌”,賣給了富路集團老闆陸付軍,陸老闆搖身一變成爲了北京汽車製造廠這塊招牌的新東家。

問題是,多年的“頹廢”和幾經易手之後的北京汽車製造廠,如今除了這個與北汽有着“剪斷了理還亂”複雜歷史關係,及與之帶來的“響噹噹”名氣和招牌外,還有啥?

恕我直言,如今這個所謂北京汽車製造廠,基本上就是“空殼”一個,別說跟北京越野旗下諸如BJ40、BJ60等高品質的硬派越野車比了,就算跟當年消費者心目中的BJ212,也很難有半毛錢關係。

既然如此,爲何還要“明知故犯”,有意在各種場合和新聞通稿裡,與北汽進行“強關聯”和引發外界無端聯想甚至誤解呢?!

一句話,爲了以“給百姓造車”的名義造車圈錢外,陸老闆把名譽和節操看的挺淡。任你們咋說咋想吧,反正我有“北京汽車製造廠”這個空殼子招牌在手,想蹭你就蹭你……

問題是,消費者不是傻子,越野圈更不需要這樣有損“中國越野車”名聲的“老年代步車”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