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打造數字金融發展示範高地
當下,數字化變革正席捲各行各業,金融領域也被新技術催生出更多想象力。數字人民幣、電子票據、便捷外國人來華支付……在多個場景,數字金融結出創新碩果,給市民、企業、外籍遊客等帶來便捷體驗。
發展金融科技,擁抱數字化變革,北京始終走在前列。今年,北京已連續六年在《全國金融科技中心城市報告》榜單排名第一。近期,市委金融辦聯合六部門印發實施《北京市推動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着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數字金融發展示範高地。
數字人民幣“飛入尋常百姓家”
打開數字人民幣App,掃一掃完成支付,整個支付過程不足1秒……10月28日,家住石景山區西引力社區的市民王先生使用數字人民幣繳納了物業費、供暖費。這是北京市首筆用數字人民幣支付的物業費、供暖費,標誌着數字人民幣在民生保障領域又一新場景的拓展。
市民租房也用上了數字人民幣。最近,一位租房者在北京鏈家西派國際公寓門店通過數字人民幣完成了租房交易的支付。今年10月18日開始,北京鏈家所有門店均已開通數字人民幣收款業務。
作爲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數字人民幣在北京開展了全國首批試點。2022年,數字人民幣在北京冬奧會成功應用後,目前北京全域已轉爲試點地區。
醫療電子票據改革全面推進
電子票據在醫療和保險領域的應用也成爲北京金融數字化變革的生動範例。
告別一沓子厚厚的紙質打印憑證,醫療電子票據理賠讓大批市民感受到切實的便利性。經常帶年邁的母親前往醫院就醫的市民劉先生告訴記者,過去,爲了商業保險理賠,每次就醫後都要到機器前排長隊打印大量紙質票據。不光等待打印費時,回家後,還要整理紙質票據,拍照上傳至保險機構系統,並通過快遞等方式寄送。
事實上,紙質票據不僅讓市民、保險機構工作人員都深感費時費力,還存在票據庫存、領用、覈銷、流轉管理難題,財政部門更無法實時掌握票據理賠信息。
2024年,北京金融監管局和北京市財政局協同推進財政電子票據在醫療和保險領域的應用。截至今年8月,全市已推動177家醫療機構完成了電子票據改革。目前,北京轄內已有86家保險機構實現功能對接,累計覈驗查詢電子票據信息超400萬次,完成理賠35萬餘筆,理賠金額超1.4億元。
外國人來京支付享“絲滑”體驗
金融數字化的便捷體驗不僅惠及國內消費者、企業,也讓外國人來京支付享受更“絲滑”的消費體驗。
不久前的“十一”黃金週,來自韓國的李女士來北京前先做了“功課”,下載了微信和支付寶等手機應用,併成功綁定了自己在韓國常用的海外信用卡。在京的幾天行程,李女士幾乎所有消費都用微信和支付寶搞定,“線上支付非常方便,這次體驗特別好。”
外籍遊客使用銀行卡也能在北京享受便利的支付體驗。以北京地鐵爲例,變革正悄然發生,“外卡拍卡過閘”給外籍遊客乘車帶來了驚喜。所謂“拍卡過閘”,指的是外籍遊客只需持維薩、萬事達等銀行卡在閘機識別區一刷,閘門就能零延遲、秒放行。
今年9月13日零時起,北京軌道交通創新服務再升級,在已支持銀聯卡、掃碼支付等多種支付方式的基礎上,27條地鐵運營線路(含2條機場線、西郊線、亦莊T1線)全時段、全閘口具備境外銀行卡非接觸式刷卡過閘的條件,另外市郊鐵路S2線也同步具備條件。
運用金融數字化手段,北京不斷在打通境內外支付方面做文章。一方面,推動“外卡內綁”,境外銀行卡可綁定支付寶或微信在國內商戶消費;另一方面支持“外包內用”,越來越多境外電子錢包可在國內使用。
爲激發數字金融發展動能,北京已完成全國首個金融科技創新發展五年專項發展規劃,啓動建設國家級金融科技示範區和數字金融示範區,央地共同建設的國家級專業化金融科技風險防控基礎設施——國家金融科技風險監控中心已落地運營。根據《北京市推動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未來將充分發揮北京科技資源優勢,支持數字金融底層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促進重大創新成果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