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創新大數據體檢 展現城市治理成效
就業人口逐步向外圍拓展聚集、線上線下融合消費新場景涌現……大數據細化了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實施情況的“顆粒度”,對城市熱點訴求進行迴應。近日,記者從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獲悉,在總體規劃實施第二階段,北京市創新開展大數據體檢,並由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完成《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實施大數據體檢藍皮書》。藍皮書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以鮮活的數據展現總體規劃實施和城市建設治理的重要成效。
萬億級科創產業集羣格局穩定
藍皮書顯示,作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北京科技創新與城市發展有機融合,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更加緊密。全市創新產業空間分佈格局基本穩定,新一代信息技術、科技服務業兩大萬億級產業集羣主要集聚在西部的上地-中關村-豐臺科技園,以及東部的望京-北京商務中心區-亦莊地區。
全市科技產業創新產出集中度較高,從專利來看,空間上主要分佈在中心城區及亦莊、昌平等地區。根據藍皮書,專利申請量排名前1%的主體貢獻了全市近一半的專利產出,主要分佈在西長安街、東直門、中關村、上地等地區,主營業務包括金融業、信息技術業、石油化工業等。
“相關研究表明,人才分佈呈現出了生活指向性,人才對更高品質、更多樣化的公共服務和緊湊多元空間的需求,使咖啡廳、圖書館等成爲吸引創新人才的重要配套設施。”藍皮書提到,根據測算,中心城區內產業用地的生活性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較高水平,餐館、冷飲店、咖啡店、超市、便利店、體育場館等設施對首都功能核心區科創產業用地的覆蓋率基本達到100%。
中心城外就業中心發展迅速
2017年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批覆以來,隨着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重點功能區建設發展,“人隨產業走”效應持續顯現,相關區域居住、就業人口增長明顯。
藍皮書顯示,就業人口分佈從北京商務中心區、中關村核心區等既有就業中心逐步向外圍拓展。北京城市副中心,中心城區的麗澤商務區、新首鋼、海淀永豐、豐臺科技園等,平原多點地區的亦莊新城東部及西南部、房山大學城、昌平沙河、大興生物醫藥基地等區域增長明顯。同時,昌平新城、亦莊新城、麗澤商務區、北京城市副中心、大興生物醫藥基地等地區成爲留京高校畢業生擇業增幅較顯著的地區。
根據藍皮書,總體規劃批覆以來,中心城外就業中心發展迅速,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勤組團逐漸形成,通州向朝陽通勤強度隨之降低。大興、順義、房山等區隨着地區產業發展,也形成了新的通勤組團。數據顯示,北京市當前有約60%的通勤人口爲區內通勤;北京城市副中心內部通勤比例由2019年約35%上升至2023年約37%。
在區域人口的交互流動上,京津冀地區內部的人口遷入、遷出佔據主導地位。北京遷出至天津、河北的人口約佔北京總流出量的33%,天津、河北遷入北京的人口約佔北京總流入量的29%。
綠色發展方面,總體規劃批覆以來,北京市新增造林綠化面積逐漸提升。2023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4.9%,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9.8%,全市公園綠地總數提升至1065個。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朝陽公園、龍潭公園、玉淵潭公園、東壩郊野公園等已成爲居民跑步、騎行的熱門場所。
商圈總客流量超過2019年水平
北京市綠道對居民的吸引力有所提升。藍皮書顯示,依據手機指令及定位數據分析,2023年綠道客流量較2022年整體提升約5%。以涼水河、北運河、馬駒橋爲代表的東南部濱水、溼地綠道使用人羣呈現出中青年佔比高的特點;中心城區及位於生態涵養區的野鴨湖、金海湖綠道則呈現較高的老年人佔比。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是開放發展的重要內容。根據藍皮書,全市商業活力集聚區的空間佈局呈現多組團分佈,中心城區高度集中,平原多點地區主要沿軌道交通站點分佈。例如,城市副中心新增的梨園商業活力集聚區和通州萬達、九棵樹和土橋等存量商業區構成了商業帶,沿地鐵線路向西南延伸。
根據手機指令數據,全市商圈總客流量已提升並超過2019年水平,京外客流比例由約6%提升至約9%。國貿-朝陽門區域與三里屯、王府井、大望路、雙井、九龍山合生匯等空間臨近的集聚區商業消費聯動強度突出,同時輻射到亮馬河、望京、青年路等區域,已基本形成商業設施連綿成片、服務水平高、消費氛圍濃郁的商業片區。
共享發展方面,全市公共服務設施覆蓋率持續提升,線上線下融合消費新場景涌現,提升了生活便利度。例如,夜間中心城區藥店步行15分鐘覆蓋率由線下場景的51%提升至線下線上融合場景的82%。(記者 陳雪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