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指數基金規模超越主動 財富管理迎新時代
每經記者:李娜 每經編輯:彭水萍
2024年三季度,當被動指數基金規模超越同期主動權益類基金,伴隨的是市場投資生態悄然生變。
券商財富管理同樣需要思路轉型,從過往側重於爲客戶提供個股推薦、基金篩選和短期市場預測等服務,轉型至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ETF成爲大類資產配置的底層工具,成爲券商向買方投顧轉型的抓手。
被動指數基金快速發展
根據民生證券監測的數據,2024年三季度末,被動指數型基金(含指數增強型基金)持有A股市值達到3.16萬億元,首次超過同期主動權益類基金2.89萬億元的總市值。
海通證券研究所基金與評價中心的數據也顯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主動權益基金規模爲4.25億元,被動權益基金規模爲4.18億元。剔除主動權益基金重複部分和ETF聯接基金重複部分,二者的規模依次爲4.23億元、3.74億元,已經相差不大。
事實上,在不少投資人士看來,被動指數基金超越主動基金是趨勢,但是如此快速還是超出了預期。
某中型券商財富管理人士告訴記者:“被動超過主動甚至佔據主要比例是長期趨勢,無論是在歐美還是在國內均是如此,只是國內的進度受到包括國家隊、保險在內的機構影響,疊加過去三年主動基金業績不佳的因素,進程更快。此外,在熊末牛初階段,指數相較主動更受歡迎,規模最先增長也是歷史慣例,2013年-2015年,2019年-2021年均是如此,基本要2-3個季度的時間,才能選出新一批的具有主動管理能力的基金經理,並形成大的爆點。”
在上海某券商財富管理資深人士看來,被動指數基金髮展快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以匯金爲首的戰略資金在股市底部持續增持ETF,僅僅2024年三季度,中央匯金大舉增持多隻寬基ETF,僅4只滬深300ETF和華夏上證50ETF就耗資高達3000億元;其次,主動基金難以持續超越市場。晨星的研究顯示,過去10年,美國市場只有大約29%的主動基金能夠跑贏被動基金。如果聚焦到大盤股這個競爭激烈的細分賽道,這一比例進一步縮小至20%;再有就是投資者對投資成本的關注,以及監管層和政策推動。
ETF需強調科技含金量
在指數投資大時代,最重要的就是擁抱趨勢。
過去券商財富管理往往側重於爲客戶提供個股推薦、基金篩選和短期市場預測等服務,依賴主動管理策略來實現超額收益。這意味着,轉變思路則更爲重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當下越來越多券商投資顧問更喜歡推薦ETF,而在客戶想要購買個股時,推薦的也是相應ETF的成分股。
前述券商財富管理資深人士認爲,在被動基金日益崛起的背景下,財富管理的核心理念逐漸轉向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這意味着財富管理機構將更多地關注如何在不同資產類別,如在股票、債券、房地產、商品等之間進行大類資產配置,實現客戶的長期財務目標。被動基金費用的透明度和長期穩定性將成爲財富管理業務的一項重要特色,可以作爲機構買方投顧轉型的發力點。
記者從多家券商瞭解到,推廣ETF產品、個性化定製以及加大科技智能投顧,已成爲行業共同的選擇。
華安證券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券商和基金公司加大了對ETF和指數產品的推廣力度,尤其是ETF產品。利用ETF產品的低成本和風險分散優勢,助力券商持續提升買方投顧服務質量,構建基於被動指數基金的資產配置建議。”
前述中型券商財富管理人士指出,財富管理目前要以ETF爲抓手,作爲基礎產品、大類資產配置的底層工具,可以從網格交易等利於交易且不易出風險的模式切入,首先把客戶的股票交易轉爲ETF交易,在牛市的中後期再切入有超額的基金經理,增加代銷尾隨的佣金收入,畢竟,ETF長期費率大幅下降是大趨勢,尾隨佣金有限。
毫無疑問的是,根據客戶的風險偏好和投資目標,將被動基金作爲資產配置的一部分,尤其對於長期投資的客戶,已然成爲必備品。
在定製化方面,華安證券認爲,可以爲高淨值或企業客戶提供基於ETF基金的定製化資產管理(如FOF產品)、研究諮詢與投行等多方面的服務能力。基金公司與券商合作,推出更多與被動指數基金相關的創新產品和服務,如smart beta策略ETF基金、跨境、港股、債券ETF等,以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需求。
也有券商人士指出,就客戶本身而言,未來ETF 需要加強個性化定製,將被動投資的策略與客戶的財務規劃、風險偏好、投資期限等多方面需求相結合。
在不少券商財富管理人士看來,未來的ETF也需要強調科技的含金量,用科技驅動智能投顧。
在前述券商財富管理資深人士看來,藉助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智能投顧能夠根據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財務目標等信息,自動化地進行資產配置,並持續優化投資組合。
指數基金的風格特徵非常清晰,在被動投資策略的應用上,財富管理機構可以提供更加高效和個性化的服務,幫助客戶便捷地選擇合適的指數基金、ETF等工具,並自動調整投資組合的配置。
同樣,對於券商而言,加大數字化和在線平臺的資本投入,從而更好地服務自我管理和低成本投資的客戶羣體。
合理構建ETF投顧組合
隨着ETF發行提速,賽道變得擁擠,導致ETF的兩極分化日益嚴重。許多細分指數也出現了ETF產品撞車的現象,例如跟蹤滬深300的ETF有19只,其中規模不足5000萬元的產品有2只;跟蹤中證500的有20只,規模不足5000萬元的產品有5只。往往同類型ETF能夠持續壯大規模的也就只有3到4只。
如何找到合適的ETF爲客戶提供更爲精準的服務?
對ETF產品進行深入的研究已必不可少。華安證券指出,公司財富部門深入分析各類行業主題ETF基金、債券ETF基金、商品ETF基金、跨境ETF基金、策略ETF基金、寬基ETF基金的投資範圍、方向和策略。利用CRM系統對客戶進行全面分析,刻畫出客戶的資產及投資行爲特徵,並提供高勝率的一攬子ETF配置組合,長期陪伴客戶。
“首先還是對於市場的判斷,是屬於可以持有增配的階段,還是屬於需要謹慎的階段,要給出客戶合乎市場表現的建議。加強對於板塊的研究,雖然大部分的板塊輪動策略不靠譜,但在部分行業上,還是可以找出有機會的時間段,從而增加在提升客戶體驗條件下的可配置指數基金數量。做好指數基金的基礎客戶教育,可以在分支機構投顧、客戶端都展開包括ETF在內的培訓。”前述中型券商財富管理人士告訴記者。
前述券商財富管理資深人士認爲,在理解客戶的需求與目標後,對於有一定投資經驗的客戶,可以根據他們的資產配置目標,設計一個多元化、平衡的投資組合,合理分配權益類指數基金與其他資產類別。根據客戶的長期目標,可以將核心部分投資於低波動、寬基的權益類指數基金,如滬深300、標普500等,這類指數具有較高的市場代表性,適合長期持有。衛星部分則可以選擇行業或主題型指數基金,例如TMT、消費等,增加投資組合的風險收益潛力。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3年起,越來越多的券商舉辦ETF大賽,超越了往年的規模和影響力。券商通過在App設立ETF專區、舉辦ETF大賽等方式提升在ETF市場的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整合公司多方資源共建ETF生態圈。
在擁抱被動投資的大趨勢下,傳統主動權益基金未來又會走向何方呢?
深圳某券商財富管理人士告訴記者:“我們認爲,未來仍然會存在少數能夠創造超額收益的基金經理,但未來需要進行嚴格篩選。選擇的範圍不僅僅侷限於大公募基金公司,一些‘小而美’有自己風格且過往有着歷史沉澱的基金公司也會同樣被覆蓋到。”
前述券商財富管理資深人士指出,指數基金和主動基金都有發展的空間,兩者的投資風格和方法不同,適應的客戶羣體、資金屬性也有差異。全球排名前二十的資管公司中,既有貝萊德、先鋒集團等以被動基金爲主的機構,也有富達、瑞銀資產管理、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等機構聚焦於主動管理。
從國內市場未來發展來看,一方面,隨着養老金、機構投資者等長期資金入市,以及伴隨市場有效性的增加,被動基金的需求是廣闊的。另一方面,當A股處於震盪行情時,從過去經驗來看,國內主動基金還是具有一定的超額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