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高分紅,萬物雲礪劍“單飛”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吳抒穎 深圳報道

萬物雲上市後的第二份年報,穩定了投資者的預期。年報發佈當日,萬物雲股價反彈明顯,截至當日收盤,萬物雲報19.88港元/股,上升4.41%,投資者對之的支持,由此可以覷見。

2023年,萬物雲實現營收331.8億元,同比增長10.2%;核心淨利潤23.4億元,同比增長29.8%;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達155.7億元,現金盈餘保障倍數達1.3倍。

踏實的業績增長、超預期的高分紅,萬物雲2023年的財報頗多亮點,不過市場關注的焦點卻不僅侷限於業績本身。

母公司萬科風波不斷,資本市場又更關注遠期的增長,過去母公司、兄弟公司衝擊到物業企業的“事故”頻繁發生,在外界看來,萬物雲與萬科命運相通,萬物雲能不能平滑萬科對之業績及其他顯性或者隱性的影響,至關重要。

在回答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對這一問題的提問時,萬物雲董事長朱保全並沒有否認房地產行業下行對物業行業的影響。

朱保全分析稱,無論是萬物雲還是其他物業公司,都沒有走出獨立行情,都跟着房地產在變。投資者關注萬物雲的業務、資金獨立性,以及母公司業務下滑所帶來的影響,但大開發結束後將是不動產消費的過程,那是物業公司的“彼岸”,是所有衣食住行裡最剛需的消費。

“剛需”消費,也同時意味着它的另一面是:可能有着民生屬性,很可能帶不來高溢價。加之房地產行業整體下行的現狀,萬物雲要從“此岸”到“彼岸”,僅依靠獨立於萬科成長或許並不夠。更多的是,在必不可少的這筆消費裡,挖掘新的發展潛力,例如商企服務、又如“蝶城”計劃。

打消疑慮

準確來說,物業企業與母公司走向分野,也不全是因爲房地產行業下行的影響所致。物業本質是服務,房企則注重資源的盤活,更像是“金融”的生意,這本就不是一樣的商業邏輯,物業公司終有一天走向市場化,走向沒有母公司“哺育”的發展道路。

不過,房地產行業的低谷期,的確也在客觀上讓物業企業一夜獨立。

朱保全說,過去20年,物業是開發商的末遊,不過一些第三方物企活得挺好。隨着房企下屬物企上市,這類物企成爲主流,因此投資者更關注物企對母公司的依賴,會關注新房交付的數量,這對物企來說很容易,但是影響了轉型速度。“2023年到2025年就是一個分水嶺,到2025年之後誰能跑出獨立行情,這是一個關鍵點。”

不可避免地,萬物雲也要回應和萬科的“依從”關係。

事實上,擺數據來看,萬物雲和萬科之間的關聯自從萬物雲開啓第三方拓展後,一直保持在相對合理的水平。賬面上的關聯交易,也並不扎眼。根據萬物雲2023年年報,近年來,萬物雲與萬科間關聯交易比例持續下降,從2021年的19.2%,到2022年16.0%,再到2023年的13.5%。

萬物雲甚至還做過壓力測試。朱保全說,2023年度,萬物雲剔除所有與開發商相關收入後(含開發商新交付項目的物業費收入),對萬物雲的收入會帶來17.5%的影響,但收入增速變得更快,達14.5%,毛利增速達23.7%。

應收賬款方面,萬物雲財務與資金管理部負責人王緒斌表示,2023年萬物雲應收賬款的餘額爲67.8億元,同比增長8%,低於營收規模增幅。其中,應收賬款餘額中91%都是一年以內的。對萬科的應收賬款餘額是24.87億元,均是萬物雲向萬科提供經營性業務服務而產生的應收賬款,賬齡都比較短。

從投資回報的角度,萬物雲也更希望通過分紅的方式,讓投資者對之未來的發展有信心。

朱保全透露,分紅代表着你有錢,有錢能分、能賺着錢。萬物雲將在既定戰略之內保持原有的分紅策略至2024年,也即是2022、2023、2024這三年,萬物雲會按照事業計劃書制定的比例55%進行分紅。

2023全年,萬物雲利潤分配爲1.092元/股(含中期已派付0.315元,含稅),分紅率約66%,股息率高達6.23%。

“單飛”計劃

沒有開發商的加持,物業服務這門生意短期或許會更難,未來卻可能更有成長性。圍繞房地產行業的服務有許多,國際上的“五大行”、國內的貝殼,在寒冬中還能細水長流,這就說明了這門行當具有一定的可持續性。

朱保全表示,物業行業從最早的上市潮到現在,講了兩個故事:一是社區增值服務,但最後沒做成;二是地產高增長下帶來的高規模、高毛利,但現在地產已經斷崖。“這兩個故事都沒兌現,但物業行業仍然是一個好行業,因爲這個行業的續約率超過85%。”

眼下,最重要的是將物企作爲獨立第三方的個體進行審視:比如,沒有了萬科,萬物雲存量地盤如何保住?住宅管理增長曲線平滑,萬物雲還有沒有增量的故事可講?

分版塊來看,萬物雲的營收結構,已經是一家綜合性的物企。根據年報,萬物雲的社區空間居住消費服務實現收入187.4億元,同比增長13.0%;商企和城市空間綜合服務收入116.6億元,同比增長4.7%;AIoT及BPaaS解決方案服務收入27.8億元,同比增長16.9%。

萬物雲也一早就在嘗試各種可行的突破增長瓶頸的方式,比如蝶城戰略、多元客戶,又如科技轉型。

這其中的蝶城,是萬物雲戰略的底層基座。它的核心邏輯,是在以街道爲單位的空間內,投資打造一個高效率的服務網絡,即以一個半徑3公里的城市區域構建20~30分鐘服務可觸達的服務圈。“蝶城”必然要在萬物雲所能覆蓋到的範圍內,所服務的小區、寫字樓等物業足夠多才可以。

年報顯示,報告期內,萬物雲蝶城數量持續增長達到621個,累計完成流程改造的蝶城150個,已改造蝶城服務效益提升達4.5個百分點。同時,在蝶城內進一步拓展資產服務,如維修、裝修、租賃、買賣。

在萬物雲的計劃裡,朱保全還打算通過蝶城+社商來構建生態鏈接,打造剛需基礎設施。

朱保全說,在萬物雲計劃佈局的蝶城內,有超過800個蝶城具有開展社商業務的機會。蝶城+社商將提供破局思路,即在標準蝶城3公里範圍內有1萬戶萬科物業在服務的業主,高粘性用戶存在日常生活消費需求;通過住這兒APP平臺連接社區商業,完成所需的生活消費需求;有可共享的屬地經營團隊能提質降本。

蝶城+社商,是一個還沒有被太多物企講過及實踐的故事。朱保全沒有說,這與已經式微的社區O2O有什麼本質不同,也沒有講,線下與線上部分應該如何協同。一個新的領域,投資者能否有耐心給予萬物雲試錯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