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選態度 決定能否東山再起

(圖/本報系資料照)

總統大選,塵埃落定!結果由選民決定,自是應該尊重、接受,這是民主政治的ABC;但是,敗選的中國國民黨,卻罕見的未遵傳統的責任政治精神,由黨主席率一級主管辭職負責。還由發言人出面公開護主,要求「要支持彼此、勿分化彼此」,這種極其粗糙的「保皇」作法,無疑的,將驅趕中間選民,讓下一次的選舉,加倍艱辛。

這樣的一種「精神自慰」,也就難怪在厭棄國民黨的民衆心目中,總有「不知檢討」的刻板印象。

顯然,黨中央至今尚不明白,這次敗選的原因爲何?歸納有以下三點:選戰策略搖擺不定、兩岸論述模糊不清、選情掌握虛妄不實。

首先就選戰策略而言,從一開始就註定了今天的結果。黨主席朱立倫在5月17日的中常會,乾綱獨斷的以「徵召」決定提名侯友宜,讓侯友宜成了「被動」參選,一出場就樹立了「非志願承擔重任」的既定印象;且,徵召者還是一個民調9%的黨主席。

而這種捨棄「初選」此一符合黨內民主精神的作法,讓侯友宜欠缺了民意的正當性,而成爲「朱選之人」,也爲選戰期間的「分裂」埋下惡因。朱立倫爲了「整合」,竟以權位利誘韓國瑜、趙少康,而這恰恰也是中間選民與年輕族羣深惡痛絕的作法,才導致選票的擴張性始終打不開。

侯友宜開始爲選戰奔走之時,黨中央又一再釋放籌組「非綠大聯盟」的訊息,令侯情何以堪。其間於去年6月又一度喝令阻止羅智強及王淺秋組織「政黨輪替大聯盟」。到了10月,黨中央又與民衆黨就「藍白合」展開幕僚會議。11月24日「君悅之亂」,國民黨又決定自行參選。這種忽東忽西、雜亂無章的作法,把支持者當「湘西趕屍」,自是不被尊重。

而至選戰尾聲,前總統馬英九「信賴習近平」的說法,遭到民進黨的惡意扭曲,國民黨非但未予強力辯護,還在選前之夜,刻意「切割」。對照力促「藍白合」時,將馬英九擡出來,奉爲「公親」,此時,卻又「避之唯恐不及」的作法,無異於「夜壺」,有失厚道。

選舉結束,如果黨中央將要求檢討的主張,污名化爲「捉拿戰犯」,將使得黨內要求民主ABC中的責任政治,遭到壓制。而之前總統候選人的產生方式,朱立倫很技巧的,將國民黨立委、候選人、地方縣市長首長,集體綁架,預先爲敗選後的下臺,預埋伏筆。

4年前,韓國瑜敗選,包括羅智強、遊淑慧、王鴻薇、張斯綱等,要求時任黨主席的吳敦義辭職下臺,說得義正辭嚴、慷慨激昂,令聞者熱血澎湃、心生敬意,而這羣國民黨的青壯世代,現在正是你們力挽狂瀾,振衰起敝的時候,請不要辜負了各界對你們的期待,讓中國國民黨展現革新的新風貌。(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