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位設計師 耗時半年讓城市與人一起變友善

臺北文化局局長劉維公(後排左2)與友善聯盟,共同宣示活動精神。(圖/記者陳睿中攝)

陳睿中/臺北報導

許多人到先進的國家旅遊時候,總是會認爲在這些城市裡面,有無障礙坡道、淺顯易懂的地圖、針對孩童設計用餐環境…等衆多讓人覺得窩心以及體貼的小細節。臺北市自102年6月開始也出現「民間參與友善環境設計」專案,有超過百位的設計師,開始以「愛」及「同理心」爲基礎,針對銀髮族孕婦親子行動感官不方便者,提出了更加創新的設計,例如從餐廳菜單服務生的訓練,落實友善環境的理念

▲以可愛塗鴉風呈現的「媽寶救星」,已經受到連鎖餐廳業者的採用。(圖/臺北市文化局提供)

也許對於一般正常的民衆而言,並沒有辦法感受友善環境的差異,也不明白友善環境存在之必要性。但若轉換使用者身分情境設身處地設想,就能夠感受友善環境的重要。

以「媽寶救星」爲例:此設計是針對帶着幼兒出遊家庭所設計。設計師規劃了塗鴉式的菜單,讓孩童能夠輕鬆體驗點餐過程;並另外提供彩色筆,讓小朋友在等待餐點的時候可以在菜單上自行着色,減低喧鬧的機會。不僅富有親子教育意義,也能減輕父母的負擔,更能夠創造更寧靜的用餐環境。

其他還有針對障者設計的餐廳環境與服務方式、針對聽障者設計的點餐設備、有利輪椅生活手環…等等設計,皆是藉同理心爲出發點,協助建立友善城市的嶄新設計。

▲以輪椅族的需求爲設計基礎的Ucall無礙嗶嗶叩。(圖/臺北市文化局提供)

臺北市文化局局長劉維公表示:「友善環境並非僅是用錢就能夠堆砌而成,而是需要從最基礎做起;雖然現在做的事情很小,但就正是生活在城市裡最根本的東西,當友善的根本建立之後,城市就不斷地進步。」

有許多人說:「人,是臺灣美麗風景。」當這個城市的每個人能夠以同理心去體諒他人、去爲他人設想,城市就會變得更加友善與美麗,也就能夠照顧到更多的族羣

隨着民間企業的支持,「民間參與友善環境設計」專案已經有部分設計即將可以出現在餐廳以及相關協會之中。未來在城市穿梭,看見這些友善的設計時,你也可以「愛」與「同理心」參與其中,一同成爲臺灣最美的一片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