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戒不掉對中國製造的依賴 北京有最強卻最被忽視的籌碼

中國威力最大且最被忽視的是中國製造業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險要地位,拜登無法戒除這項依賴。(圖/Shutterstock)

美國與中國的關係正陷入半世紀以來的最低點,雙方正在相互的僵持中削弱對方在地緣政治上的影響力。《華爾街日報》分析認爲,中國在地緣政治方面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手段,從軍事籌碼到其巨大的市場,其中威力最大且最被忽視的是中國製造業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險要地位,拜登無法完全戒除這項依賴。

《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在地緣政治方面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手段,從軍事籌碼到其巨大的市場,不一而足。在脫離對中國製造業依賴的問題上,美國總統拜登在外交上花費了很多力氣來解決這一弱點,例如找印度來替代中國的製造業,從歐洲取得關鍵的礦產等等。而讓人納悶的是,美國沒有透過貿易協定來解決這個問題,拜登拒絕了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等協定,也沒有利用美國市場準入作爲外交工具。

許多亞洲國家都希望拜登能重新加入TPP或將《印太經濟繁榮框架》變成一個降低貿易壁壘的自由貿易協定。他們與美國達成任何貿易協定的目的都是爲了利用其現有的供應鏈,而這些供應鏈早已經與中國緊密融合,結果是對中國的依賴並未減少,反而更多。

報導說,拜登現在決定決定用媒體所的「拜登經濟學」來取代自由貿易協定框架。中國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給美國工人帶來的就業和收入損失,遠遠超過了日本和墨西哥與美國自由貿易的影響,更不用其他較小的自由貿易協定夥伴國了。

在供應鏈上,中國佔據着無可匹敵的核心地位。中國佔世界製成品出口的近五分之一,而在2000年這一比例還不到5%。據歐盟稱,中國在電動汽車電池所用鋰電池佔66%,在風力發電機原材料中佔比爲50%,佔稀土礦物供應的86%,無人機佔77%,在太陽能電池板佔比超過80%。其他在藥品原料、用於製造半導體的稀有氣體和醫學成像染料方,中國都是關鍵的供應方。

西方公司在中國採購的製造原料不計其數,根據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和榮鼎集團的研究,7國集團國家在2018年從中國進口了12億美元的飛機零部件,雖然大多數是低技術含量的,但這些原材料可能很難在短時間內被取代。這種地位是其他國家望塵莫及的,而這些因素更是北京可以在特定時候用於反制西方的強有力工具,例如在爆發臺海戰的情況下。

一些國家試圖將它們對石油和天然氣供應的控制能力轉化爲地緣政治影響力,例如1973年的阿拉伯石油禁運,以及俄羅斯切斷對西歐的天然氣供應等。但石油和天然氣是可替換的,消費國相對容易尋找替代供應。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曾表示,這些自由貿易協定中的供應鏈規則往往會加強現有的供應鏈,而這些供應鏈是脆弱的,容易讓美國受到傷害。在美國試圖實現供應鏈多樣化並增強其韌性的歷史時刻,這根本行不通。

報導最後說,要增加全球對一個潛在敵對國家依賴的貿易協定會損害美國國家安全,避免出現這種情況應該是未來談判貿易協定的一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