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侵烏加深對中國依賴 侵犯烏主權卻令北京進退兩難

一向在外交堅持國家主權不可侵犯原則的中國,未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表達譴責,可能造成外交上的困境。圖爲西班牙羣衆抗議俄國入侵烏克蘭。(圖/美聯社)

俄軍入侵烏克蘭後,讓北京面臨着外交上的困境,任何指稱他們爲支持莫斯科而背叛中國外交政策核心原則——國家主權神聖不可侵犯——的說法,都讓他們深感憤怒。陸媒費盡心思咬文嚼字,將「入侵」稱爲「軍事行動」,將「俄烏戰爭」改稱「烏克蘭局勢」,雖然俄羅斯因此受到更多西方國家的制裁而必須更加依賴中國,但政治利益與外交原則方衝突卻讓北京左右爲難。

美媒《紐約時報》在一篇分析文章中指出,中共官方在俄烏戰爭上的立場受到全球關注,中方雖然呼籲談判,但仍對俄羅斯的入侵行動給予合理化的解釋,雖然如此,俄羅斯明顯的入侵舉動還是令北京進退兩難。

報導說,中國長期以來都聲稱美國和其他西方大國不斷踐踏他國,只有中國纔是主權獨立真正守護者,尤其是針對貧窮國家。普丁也明白,在美中對抗的情勢下,中國會與聯合國對俄羅斯的譴責保持距離。

報導認爲,普丁以軍事力量解決烏克蘭危機時,中俄之間日益擴大的經濟聯繫也也提高了中共的影響力。西方國家對俄國實施制裁,俄羅斯在經濟上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中國。

許多專家和前外交官都表示,除非烏克蘭危機得到解決,否則中國還是會繼續在言辭上費盡心機,在支持俄羅斯和對民族國家主權神聖的承諾之間極力尋求平衡。但如果戰爭擴大並持續下去,中國含糊其辭可能會在外交上造成嚴重的後果。

報導表示,北京的立場已經激怒了一些西歐領導人,同時加劇了美國對中國的不滿。傳統上與北京關係密切的亞非國家都譴責了俄羅斯的行動,支持所有國家主權完整的外交籌碼可能會受到貶損。「長遠看來這種前後立場不一對中國是有害的」,時事通訊刊物《中國內參》的評論員倪凌超表示,「「它不僅破壞了中國一貫堅持的外交原則,也使它更難將自己塑造成一個負責任的大國」。

德國波恩大學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學武表示,中國認爲這場戰爭是因爲美國不尊重俄羅斯的國土安全,因此俄國入侵行動是自衛行爲。但大陸網路上對此說法有許多不同意見,微博上評論寫道,「烏克蘭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它想加入北約歐盟那是它的自由,別人無權干涉。」。

報導指出,與大多數國家相比,中國更爲強調國家主權高於一切,包括高於人權標準,在臺灣問題、南海爭議與網路審查等許多議題上也是如此。但是要如何解釋這種原則與他們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一致,中國並非沒有先例,例如2014年,俄佔領烏克蘭的克里米亞時,中國在聯合國對俄譴責案上投了棄權票,但也從未正式正式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主張。2008年俄軍佔領喬治亞領土,中國也使用類似的騎牆策略。

不過,曾擔任美國助理國務卿、現任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21世紀中國中心主任謝淑麗(Susan Shirk)說道,冬奧開幕前將習近平與普丁緊緊綁在一起的那份中俄聯合聲明之後,美國和其他國家必然會對中國縱容俄羅斯侵略的態度進行懲罰,中國也更難向世界表明它不支持俄羅斯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