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德華專欄》確保臺灣核心利益

賴清德總統14日舉行今年首度國安高層會議,會後記者會宣示,將優先編列特別預算,讓國防預算達到GDP3%以上。(郭吉銓攝)

川普上臺後徹底打破國際規則,爲了「MAGA」(讓美國再次偉大)大破大立,不按牌理出牌,全球頃刻翻天覆地。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局,賴總統日前召開國安高層會議發表談話,然而內容看不出有什麼新戰略,最終就是讓川普予取予求,臺灣極可能在這波變局中成爲犧牲品。

賴總統提到「優先推動」三大工作,包括國防改革、認知戰及經貿戰略,但除了應對川普要求的「保護費」,將提高國防預算到GDP的3%外,完全見不到國安團隊的頂層設計。以GDP3%的預算爲例,2025年我國GDP預估是26.45兆,不計經濟成長率3%,等於要編足8000億元。去年行政院編列今年的國防預算是4760億,含特別預算及其他相關的總金額是6470億。除採購戰機等特別預算外,未來每年至少要再舉債千億元才能達標,且特別預算極可能最後會佔到國防經費的50%。

但如此配合美國繳交保護費,是否符合臺灣的國家利益和總體戰略?難道臺灣提高國防預算後,美國就會賣我們F-35等最新式的戰機嗎?川普至今避談「出兵保臺」,美中關係在川普頻頻示好,且多個國際爭端亟需北京協助解決下,臺灣能指望什麼?國防預算雖提高但尚無法滿足川普之前放話要達到GDP10%的要求,且缺乏全盤規畫,重彈「打造全球民主供應鏈」的老調已難奏效,況且川普可是「關稅俠」,臺灣未來恐難避免被美國課徵「對等關稅」。

川普多次提到「臺灣偷走美國晶片的生意」、「如不把生意帶回來,我們會很不高興」。根據最新消息,美方和臺積電主談內容可能包括在美國建一座先進封裝廠,從晶圓製造到後端加工一體化服務;共同投資英特爾獨立代工業務,促成臺積電技術轉讓,最後由英特爾承接臺積電美國客戶的封裝合同等。換言之,美國的目的就是要臺積電轉讓高端技術。雖然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坦言沒那麼簡單,先進晶圓廠或封裝廠落成及生產線運作也非3、5年能成事,但以川普的強勢,豈是賴政府一句「會審慎面對,強化臺美溝通,增進彼此更多理解」可解決的?

賴政府全盤繼承蔡英文「倚美親美」路線,但美國保守派內部的「疑賴論」未解,川普分文不出卻要強取豪奪臺灣的「護國神山」,賴政府應對無方,恐讓臺灣任人宰割。

面對變局,賴總統表示,「希望臺美關係發展持續提升,與美中關係形成良性循環,而非零和賽局」,並重申對話取代對抗,增進兩岸人民福祉。賴上臺後不斷提到兩岸「主權互不隸屬」,被大陸定調爲「兩國論」,大陸國臺辦因此多次點名賴是「頑固堅持臺獨立場」、「倚美謀獨」;但賴這次談話沒提「兩國論」相關說法,未來有沒可能微調美中臺戰略關係,值得關注。

新加坡前總理李顯龍說,新加坡在與中美兩大國打交道時,主要「核心考量」就是符合新加坡的國家利益。川普正在全球興風作浪,賴總統不該死抱「倚美抗中」牌,而應以國家利益爲最高考量,調整總體戰略,以免讓臺灣淪爲「人爲刀俎,我爲魚肉」。(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