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糖變樂器 蕭壠藝術展巧妙連結臺荷歷史

正於臺南佳里蕭壠園區展出的荷蘭iii交流展《帆、糖、矽》,以糖製成的樂器可讓民衆體驗玩音樂樂趣。(劉秀芬攝)

參觀民衆可躺在躺椅上觀看螢幕風箏影片,聽風箏上感應器收集到的聲音。(劉秀芬攝)

蕭壠國際藝術村首度與荷蘭當代藝術機構iii合作,邀請荷籍藝術家瑪瑞雅(中)、臺籍荷蘭藝術家傅文沁(左)來臺展演。(劉秀芬攝)

疫情期間,國際藝術交流方式也得隨之調整,臺南市佳里區蕭壠國際藝術村成立第10年,首度與荷蘭當代藝術機構iii合作,邀請2位荷蘭藝術家來臺,以《帆、糖、矽》爲主題展演,除了先以視訊溝通展演方式,藝術家也在隔離出關後立即動手布展,讓民衆瞧瞧糖如何製作成樂器,風如何能演奏音樂。

荷蘭iii交流展《帆、糖、矽》5日舉行開展儀式,文化局長葉澤山也到場頒發荷籍藝術家瑪瑞雅、臺籍荷蘭藝術家傅文沁駐村證明。葉澤山說,在慶祝臺南建城400年前,與來自荷蘭藝術合作展演,透過藝術把臺灣與荷蘭歷史巧妙連結,特別有意義。

瑪瑞雅4月底來臺,隔離出關後隨即帶着風箏到臺南安平海邊錄製展出影片。她在風箏上裝上感應器,捕捉風的聲音,製成特殊樂器《V.L.I.G.》,呼應數百年前荷蘭人乘着風帆度海來臺尋求貿易商機的記憶;以矽晶片製成的感應器,也是臺灣重要科技出口品,扣起臺荷兩國貿易歷史。

傅文沁則透過兒時吃過的口哨糖獲得靈感,以簡單製糖技術創作出打擊樂器《Tang》,Tang與糖的發音相同,也與樂器發出的聲音吻合,作品彰顯臺灣於荷治時期爲糖業出口地的歷史。

兩位藝術家來臺之前,文化局工作人員先以視訊溝通布展方式,協助前置作業,例如製作打擊樂器《Tang》的木架,傅文沁來臺後,再以從荷蘭帶來的模子將糖製成糖餅,敲打時每一片都有不同音階;藝術家也邀請觀衆參觀時動手敲打樂器,體驗「玩」音樂的樂趣。

文化局表示,蕭壠國際藝術村成立10年以來,已有26國145名藝術家駐村展演。疫情期間,國外藝術家來臺不易,文化局也將於14、15日舉辦蕭壠國際藝術村10週年論壇,探討疫情對國際藝術交流的衝擊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