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免“能力不足”的財務總監,瀚川智能如何贏回市場信心?
鋰電設備企業瀚川智能(688022.SH)的“元老級”副總經理、財務總監被公司以“能力不足”爲由罷免事件,在資本市場引起了較高關注。
瀚川智能近日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會議以5票同意、1票反對,通過了免去何忠道副總經理及財務總監職務的議案,理由是“何忠道能力無法勝任”。
財務總監掌管着上市公司的賬簿,屬於高管職位,A股上市公司以“能力不足”爲由免職財務總監的案例比較少見。何忠道本人對免職議案投出了反對票,使得這份公告更耐人尋味。
瀚川智能是科創板首批上市企業,何忠道2016年起在公司任職,至今8年間,瀚川智能完成上市、定增募資、佈局鋰電設備賽道等一系列大事件。
瀚川智能上市後對新能源業務寄予厚望,並在2021年調整戰略佈局,專注新能源賽道,卻不料2023年起鋰電行業進入去庫存階段,全行業“內卷”嚴重。今年前三季度,瀚川智能的業績表現爲上市以來最差水平,歸母淨利潤虧損3.14億元,營業收入同比下滑六成,公司稱下一步新能源業務的重點工作聚焦在項目交付與應收賬款回收上。
截至11月18日,瀚川智能股價報12.66元,業績利空下投資者紛紛離場,公司股價年內累計下跌42.3%,總市值約爲22億元。
原財務總監、副總經理因“能力不足”被免職
根據公告,瀚川智能11月15日召開的第三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主要審議三個議案:1、免去何忠道副總經理與財務總監;2、免去何忠道董事職務;3、提名副總經理杭春華擔任董事。
何忠道對自己被免去三項職務投反對票,對提名杭春華投棄權票。截至公告日,何忠道直接持有公司股份25228股,其持有蘇州瀚川德和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稱“瀚川德和”)7.50%合夥份額,瀚川德和持有公司股票935.4萬股。
瀚川德和是瀚川智能的第二大股東,截至三季度末持有公司935.4萬股,佔總股本5.32%。根據招股書,瀚川德和是瀚川智能的持股平臺,除了董事長蔡昌蔚以外,杭春華、何忠道都是合夥人。
瀚川智能成立於2012年,是科創板的首批上市企業,何忠道是公司元老級員工,在上述持股平臺瀚川德和設立時就參與合資,出資金額49.5萬元。
瀚川智能的2023年年報顯示,何忠道1985年生,會計專業,本科學歷,2016年2月至今,任蘇州瀚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2023年12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總經理。
何忠道的本輪任期是2023年12月28日~2026年12月27日,距離任期終止還有整整兩年。2023年何忠道的稅前工資爲104.22萬元,在已披露工資的董監高中排名第四。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不到一週前,蔡昌蔚與何忠道作爲當事人,被上交所予以監管警示,同時被警示的還有瀚川智能、蘇州芯源溫控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芯源溫控”)。
經江蘇證監局查明,瀚川智能未及時披露公司與實控人蔡昌蔚及關聯方芯源溫控發生的非經營性資金往來,金額共計479.5萬元,該事項也未在2023年年報中披露。上交所認爲,時任董事長兼總經理蔡昌蔚作爲公司主要負責人、信息披露第一責任人和非經營性資金往來的相對方,時任財務總監何忠道作爲財務事項的具體負責人,對公司違規負有責任。不過,目前從公開信息尚無法得知,何忠道此次違規是否與其被免職有關。
踏錯新能源行業節奏,前三季度虧逾3億
瀚川智能主要從事智能裝備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下游領域爲汽車電子、新能源電池等。近幾年,全球汽車行業格局鉅變,伴隨着新能源汽車崛起、滲透率加速提升,傳統燃油車的市場份額遭到侵蝕。
新能源汽車與傳統燃油車的零部件需求差異巨大,前者的核心部件是鋰電池,加上部分電機、電驅配置,後者的核心部件是發動機、變速箱等等。在行業鉅變之際,傳統零部件供應商和鋰電池設備供應商的經營情況大相徑庭。
瀚川智能主營業務是提供智能裝備整體解決方案,公司同時切入傳統汽車零部件和新能源鋰電行業,旗下業務分爲汽車電子、工業互聯、醫療健康、新能源四大板塊。其中,汽車電子是公司業績的基本盤,客戶包括大陸集團、博世、電裝、李爾、法雷奧等等。
瀚川智能在2017年進入新能源鋰電池行業,2019年瀚川智能上市科創板,新能源業務的營收只有33.43萬元,到2020年國內新能源行業呈現爆炸式發展,公司新能源業務實現營收1.6億元,但毛利率只有20.87%,系所有業務中最低。
2021年瀚川智能對戰略模式作出新調整,關閉非主線業務,聚焦汽車智能化和電動化,獨立新設充換電業務,保留電池設備業務,並在年報中表示“爲搶佔換電設備市場份額,大量資金用於研發及產能建設,不進行年度分紅”。當年,瀚川智能的新能源業務收入繼續增長至2.13億元,充換電設備首次實現收入854.25萬元。
“瀚川的鋰電團隊也是後來組建的,公司在這項業務上並沒什麼積累。做零部件和鋰電的設備供應商,其實區別很大。”一位熟悉瀚川智能的鋰電行業高管對記者說。
事後來看,瀚川智能低估了本輪鋰電產業擴產潮的威力,公司並不具備充換電賽道的先發優勢,匆忙調整戰略加大資金、人力與產能,在週期下行時對業績形成了較大負面影響。
2022年是我國本輪新能源電池擴產的最高速年份,與鋰電池產業鏈擴產相關的IPO、定增、項目落地的公告批量落地。當年,瀚川智能的充換電業務收入大幅增長,達2.89億元,加上電池裝備業務收入2.34億元,新能源業務的總營收達到5.23億元。收入規模增長的同時,瀚川智能的盈利水平卻在下降,公司2022年的國內業務毛利率同比下降12.18個百分點,達24.17%,綜合毛利率28.3%,同比減少5.46個百分點。
到2023年,國內新能源鋰電行業出現明顯的產能飽和,供需矛盾下產業鏈價格快速走低,擴產步伐大幅放緩,行業進入去庫存階段。
僅僅享受了一年行業紅利後,瀚川智能的客戶對換電站等大型資本性投入普遍持審慎態度,加上鋰電行業去庫存,公司2023年增收不增利,扣非後歸母淨利潤虧損1.25億元,其中,充換電業務的營業收入同比減少60%,爲1.15億元,毛利率下降至個位數,爲8.65%;汽車智能裝備業、電池製造裝備雖然實現營收增長,但營業成本的增速遠高於收入增速,導致毛利率不同程度下滑。當年,公司的綜合毛利率持續下滑至20.15%,業績頹勢已經顯現。
今年前三季度,瀚川智能已經止不住業績下滑的趨勢,將前幾年累計的盈利全部虧完,截至三季度末的未分配利潤虧損1.62億元。前三季度,瀚川智能的營業收入同比下滑61.18%,達4.67億元,爲上市以來首次同比減少,歸母淨利潤虧損3.18億元,銷售淨利率下降至-69.55%,系歷史同期最差。單季度來看,瀚川智能的營業收入僅4653.85萬元,同比降幅爲90%,歸母淨利潤虧損1.88億元,均爲上市後最差水平。
前三季度,瀚川智能計提資產減值損失1.48億元,其中,對存貨計提減值損失1.43億元。瀚川智能表示,當前新能源鋰電行業內卷嚴重,充換電行業發展不及預期,公司新能源業務的電池設備和充換電設備業務近年來發展不及預期,較大程度影響公司利潤和現金流。針對兩項業務,公司將重點工作聚焦在項目交付與應收賬款回收上,在客戶按時付款的前提下,優先保證在手訂單的高質量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