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前一百名Podcast主持人急送醫院動手術 花了一年密集治療

如果不留心工作的風險,我們就會輕易陷入超時工作模式。 示意圖/ingimage

對自己有超高期待

這個原因就跟其他過度工作的原因一樣,都會自我增強。「忙到不行」是老闆和我們都期待會發生的事。

我(梅根)大概在十五年前搬到一個新的城市,新接了一份高壓的業務工作。不久後,我開始出現與壓力有關的症狀,還有持續不斷的腸胃不適,無時無刻都想吐。

但我不但沒有剋制工作量,反而還加倍工作。即使身體已經出現狀況,我還是要工作,我一定要展現自己的能力。我覺得自己別無選擇,失敗不是我的選項,我想讓新老闆知道他沒有選錯人。

最後,我演變爲壓力造成的嚴重健康問題,在家庭假期期間緊急送到醫院動手術。壓力對身體造成的傷害,讓我病到不得不拋下一切,花了一年密集治療。當時,我忽略了早期的生理症狀,覺得有那麼多工作,我一定要撐下去。

當然,不是隻有獨自工作時纔會對自己有這樣的期待。當你踏入企業界時,其實是進入了一種商業環境,可能會要求員工犧牲自己的優先事項,以公司的目標爲目標。

本文出自《贏回自主人生,終結過勞崇拜》

想升遷或保住工作,就得把自己全部奉獻出去。到後來,恐懼也會成爲一種超時工作的強大驅動力,不只是害怕被發現不夠資格,還會怕自己無法負擔指派的工作量,尤其用時數或日子來算的時候更是如此。

過勞工作之後,我們可能會成爲擁有一夜成功故事的明星員工。我們可能會說服自己,這些努力總有一天會值得的。只要我們可以交出好成績,或至少把表面維持好,就感覺一切都很沒事,但其實眼前所行走的橋早就中斷,我們卻沒有看到即將到來的災難。

跑步機效應

工作就是要完成目標,所以工作也會讓你失去目標。每一個工作任務都會有結果,也等於結束,我們爲了工作目標而勞動,而這個目標總有完成的一天。就如天主教本篤會老修士大衛.斯坦德拉(David Steindl-Rast)提出的問題:「一旦你的車修好了,你要怎麼再修你的車?」

如果我們從工作得到這麼多樂趣、滿足和意義感,那工作結束可能會讓我們五味雜陳。對成功人士而言,完成一個目標或計劃可能會讓他們興奮與失望參半。樂趣、滿足和意義的來源,從我們完成任務的那一刻就開始消逝。「計劃成功,就代表計劃本身的終結。」哲學家基蘭.賽蒂亞(Kieran Setiya)說。

興奮感消退後,徒留失落在心中。如果我們樂趣、滿足、意義感的主要來源是工作,那沒有在工作的時候,我們甚至會感到空虛或憂鬱,所以我們會做的事可想而知,就是再找一個目標、再起一個計劃。如此一來,我們便踏上了永無止盡的跑步機,跑離失望,跑向成功。一旦抵達成功,又會再次陷入失望的情緒中。

工作自有其道理,才能推動它本身和我們一同前進。如果把我們從工作得到的好處算進去,這其實是一種福氣。但如果我們想從工作上得到它給不了的東西,我們終究會心力交瘁。

再次提醒讀者,上述理由無法概括所有情況,對於過勞工作的崇拜還包含了許多個人、文化和系統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工作本身就有一些特點會誘使我們過度勞動,就跟酒精、食物、運動這種大家有時候會做過頭的好事一樣。

如果不留心工作的風險,我們就會輕易陷入超時工作模式,損害生理與心理健康、家庭關係、社交生活等。

(本文出自《贏回自主人生,終結過勞崇拜》作者:麥可.海亞特/ 梅根.海亞特.米勒 譯者:鍾榕芳)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