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井食品,徹底跌崩了!

撰稿/楓

安井食品(603345.SH)今日放量重挫5.66%,全天成交金額11.97億元,爲上一交易日的2.03倍:

創下這輪牛市以來第二大成交量。

這表明90塊左右安井仍有大量拋盤。

在這之前,瘋牛席捲A股,安井僅用了10天就從66塊站上109塊,區間最大漲幅63.14%,狠狠反彈了一把。

不過,很難界定這是否是“超跌反彈”。

畢竟,經今天這麼一跌,上述漲幅已跌回去了一半多。

就市盈率來看,安井並不算高。截至10月18日,PE(TTM)爲17.39倍,處於歷史分位的7.8%。

便宜是便宜,但要注意它是否已陷入低估值陷阱?

業績承壓

這種擔憂並非毫無來由。

24H1,安井營收75.44億元、歸母淨利潤8.03億元、扣非淨利潤7.72億元,各同比+9.42%、+9.17%、+11.11%。

其中,營收增速創下上市後新低,淨利也結束了此前兩年快速增長的局面。

要知道,2022年,安井歸母淨利潤一舉站上10億元大關,同比增長61.37%至11.01億元;到了2023年,進一步增長34.24%至14.78億元。

就在24Q2,公司歸母淨利潤同比-2.51%,環比-16.92%。

盈利能力承壓已是不爭事實。

安井食品主營速凍調製食品(以速凍魚糜製品、速凍肉製品爲主)和速凍面米制品、速凍菜餚製品等速凍食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火鍋料(速凍魚糜、速凍肉等)佔據了公司營收的半壁江山,24H1收入38.33億元增長21.86%,營收貢獻率爲50.81%。

另一傳統業務面米制品收入12.91億元增長1.37%,營收貢獻率爲17.12%。

此前2023年,兩大業務增速各爲11.18%、5.4%。

這麼看下來,問題不是出在這兩大業務上。

預製菜業務成最大風險

接下來看下它的預製菜業務(速凍菜餚),24H1收入22.08億元僅同比增長了0.4%,營收貢獻接近三成(佔總收入29.27%)。

單季度來看,24Q2,該業務增速爲-7.1%,已掉頭向下。

要知道,安井自2018年正式佈局預製菜以來,該業務增速一直保持較快增長。收入由2018年3.95億元增至2023年39.27億元,CAGR高達58.29%,屬於妥妥的成長性業務。

到了今年上半年,這一成長型業務失速,成爲了公司經營業績的拖累。

安井預製菜業務包括子公司新宏業、新柳伍的小龍蝦,全資子公司安井凍品先生的黑魚片、藕盒、酸菜魚,安井小廚事業部的小酥肉、荷香糯米雞,以及原有安井品牌旗下的蝦滑、蛋餃、“千夜”豆腐等。

“從2023年年底開始,消費者對性價比追求愈發強烈,導致餐飲行業諸多品牌進一步主動或者被動進行降價,行業普遍存在‘增收不增利’的不利局面”,安井在中報裡這樣解釋,“另以小龍蝦行業爲例,隨着近年來行業的走熱成熟、資本的加速進入和供給端的快速擴容,蝦尾及小龍蝦價格持續下行,企業經營壓力陡增。”

根據近年來多份《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我國小龍蝦養殖面積和產量,已經由2016年的900萬畝、89.91萬噸升至2023年的2900萬畝和300萬噸。

很明顯,隨着小龍蝦養殖面積的持續增加,這一產業早已出現產能過剩。

事實上,之前安井預製菜業務的爆發,是以毛利率不斷被壓縮爲代價換來的。2018年該業務毛利率爲29.72%,此後一路下行至2022年11.42%。

更爲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庫存商品佔營收比,自2021年升破5%以來持續攀升,24H1更是升至18.02%。而該指標在2020年之前曾長期處於5%以下。

2021年、2022年,恰好是安井預製菜爆發的年份,收入分別暴增112.41%和111.61%。

因疫情帶來暴增是不可持續的。疫情過後,需求恢復常態。

有分析甚至據此認爲,預製菜纔是安井最大的風險。

減持超70億

疫情爆發的2020年,預製菜概念被“爆炒”,安井股價一度漲超4倍:

由45.42元/股(2020.2.3)被拉昇至267.28元/股(2021.2.18),區間最大漲幅488.46%。

公司PE(TTM)亦被擡高至130.74倍(2021.2.9)。

之後,安井控股股東及高管便開啓減持:

沒錯,就是股價擡高後,把它賣給你!

僅2022年6-9月、2023年2-6月,控股股東國力民生就累計減持了29.58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自上市以來,安井控股股東、創始人以及高管累計減持超70億元。

留給投資者的只有“買不完,根本買不完!”

本文首發於泡財經風口解讀專題,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