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製藥第一股擁抱新能源

來源:@經濟觀察報微博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鈴 9月中旬,在晶泰科技(02228.HK)十週年全員大會上,晶泰科技聯合創始人、董事長溫書豪提出一個問題:過去十年,我們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他自己給出的答案是:“做難但正確的事情。”

什麼是正確的事情?9月26日,在接受經濟觀察網專訪時,溫書豪解釋,正確的事情是具有普世價值的事情,比如解決疾病的問題,解決能源的問題,解決飢餓的問題。

在前述大會上,溫書豪還對同事們說:“一定要把對頂級客戶的交付做到最好。”

晶泰科技的頂級客戶是誰?熟悉晶泰科技的會知道,這家頭頂中國AI製藥第一股光環的公司,擁有包括輝瑞、禮來、強生、默克等客戶,這些客戶都是跨國製藥巨頭。過去十年,與這些生物醫藥領域客戶的合作,爲晶泰科技在製藥領域鑄造了護城河。

故事有了變化。在這場有特殊意義的全員會上,“正確的事情”不只包含了疾病領域,也包含了能源和農業領域。強調交付時,頂級客戶名單中也有了一個全新的成員,它不是生物醫藥企業,而是在另一個全新領域有話語權的公司:中國新能源龍頭協鑫集團。

8月底,晶泰科技在其上市後的首份半年報中宣佈了與協鑫集團的合作,這份合作爲期5年、總合作金額約10億元。按照平均每年帶來2億元收入計算,僅此一個訂單,就幾乎可以和晶泰科技當前的年收入持平——2024年上半年,晶泰科技的收入是1.03億元。不僅如此,與生物醫藥業務相比,材料領域訂單的變現週期也會更快。

“和協鑫集團的合作,爲晶泰科技帶來了一個重要的新增長曲線。”溫書豪告訴經濟觀察網。

在與協鑫集團的合作官宣後,晶泰科技股價曾在7個交易日內暴增150%,市值突破500億港元。隨後股價有所回落,截至9月28日,市值約437億港元。

晶泰科技的原有業務幾乎都在生物醫藥領域,和協鑫集團的合作,被外界視爲一次巨大跨界,質疑聲不少。但在溫書豪眼中,故事從三年前甚至十年前就開始了。

“做創新永遠都是被質疑的,我從來都不怕質疑,我還挺享受被質疑後拿出實際成果的時刻。”溫書豪說,晶泰科技的態度始終是,把技術做紮實,用最終的交付來回應市場。

爲什麼能被協鑫選中

在華爲、騰訊、科大訊飛等一衆知名大廠的激烈競爭中,晶泰科技突破重圍拿下協鑫集團的訂單讓不少人意外。

外界不太知道的是,晶泰科技關注能源行業其實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早在2023年7月,晶泰科技就曾與聚焦鋰電功能材料領域的研一新材料達成戰略合作。此外,其子公司新生泰也曾與廣東省科學院化工研究所合作進行AI生物基材料研究,並獲得後者的實驗驗證。

據溫書豪觀察,協鑫集團所在的光伏行業面臨着巨大的成本挑戰,急需新技術的支持。這很像他十年前在生物醫藥領域看到的機會,當時大藥企的年化回報率逐年下降,必須尋找新的突破點。

在2024年6月的SNEC第十七屆國際太陽能光伏與智慧能源大會上,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也曾表示,光伏行業正在遭遇史上最強“內卷”,他認爲企業必須通過技術創新和結構性調整來應對這些問題。

在存在供需錯配、價格下跌、技術瓶頸和市場壁壘的複雜環境中,光伏企業急需尋找新出路,而AI或許可以幫助實現對鈣鈦礦這類新材料的優化。

晶泰科技抓住了這次機會。根據合約,在未來五年,晶泰科技將以人工智能(AI)與機器人自動化技術爲協鑫集團提供鈣鈦礦、超分子、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碳硅材料等領域高科技新能源材料研發的訂單化服務,共同開發一系列具有行業競爭力和工業應用潛力的差異化新材料。

此外,晶泰科技還將爲協鑫集團打造材料領域大模型驅動的 AI+ 自動化數智創制系統,實現從新材料/複合物的快速設計、功能材料的高定製,到工藝的高效開發應用,助力協鑫集團成爲人工智能驅動的新型能源公司。雙方還計劃在深圳河套合作區共同成立新材料研究院。

某頭部光伏廠商的產品經理孫樂對經濟觀察網分析,目前全行業都在尋求解決鈣鈦礦材料長期穩定性差、衰減過高等導致難以規模化推廣應用的難題。晶泰科技對於化合物的研發理解,可能會給協鑫集團帶來新的研發理念和技術研發方向,比如,協鑫集團可以藉助晶泰科技對更多化合物的研究經驗來開發新型的鈣鈦礦材料。雖然生物醫藥和新能源是不同的領域,但兩個領域都涉及對化合物材料的底層研究,原理是互通的。

“在垂直領域,並不是比誰錢多,或比誰影響力大,需要做到真正的交付。”溫書豪介紹,要實現對鈣鈦礦這類新材料的優化,不是單純懂AI就可以的,需要同時具有物理、化學、材料、AI乃至實驗和工藝開發等能力,市面上能解決這一問題的算法和公司是罕見的,而晶泰科技的技術和人才儲備剛好能解決這一問題。

據經濟觀察網瞭解,與晶泰科技相比,科大訊飛、騰訊、華爲等大廠或許在通用型的AI模型和平臺方面更具優勢,但在針對新材料、新分子的算法和落地應用方面,晶泰科技有更垂直的實驗室和經驗。

溫書豪介紹,在訂單交付方面,從交付材料的大模型,到自動化全流程的實驗系統,再加上研發服務,路徑都是清晰的。晶泰科技有一套底層系統,通過AI生成材料、配方和工藝,甚至是器件的製備和迭代。

在人才層面,支持新材料項目的人員和支持生物醫藥項目的人員會有所不同。溫書豪解釋,藥物和鈣鈦礦這樣的新材料項目都會涉及晶體的問題,二者在自動化系統方面的人員需求整體是相似的,這部分人才佔到三分之二。在器件製備和器件最終性能方面,則需要三分之一的新人才。

把新材料當作第二次創業

“和協鑫集團的合作,是我們在新材料領域跨出的非常重要一步。” 溫書豪說,在全球範圍內,晶泰科技也是第一家在新材料領域拿到如此重量級訂單的AI公司。他透露,近期晶泰科技還在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新材料企業洽談合作。

溫書豪把進軍新材料當成自己的第二次創業。和協鑫集團的合作不是拍腦袋決定的,也不是因爲生物醫藥寒冬的降臨。三年前,晶泰科技就開始爲在新材料領域發展做底層的規劃和準備,已經有了相應技術基礎與儲備,這次與協鑫的高額簽單是“天時、地利、人和”,現在,恰好碰到了新材料領域需要破局的週期。

“AI爲新能源領域帶來的改變會讓大家驚訝。”溫書豪認爲,在某幾個維度上,AI的加入可以爲新能源領域帶來顛覆性改變。比如,可以通過提高材料性能、優化生產工藝、延長材料壽命、加快開發速度,去降低鈣鈦礦這樣的新能源材料的成本。他透露,在明年或後年,許多成果將陸續被外界看到。

溫書豪說,很多人把晶泰科技簡單地視爲AI製藥公司,但從成立起,公司的自我定位就是一家物理底層的公司,以AI和機器人驅動,研發具備特定性質、功能的分子結構,關注生命科學和新材料領域。

溫書豪和另外兩位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馬健、首席創新官賴力鵬的背景都是物理學。溫書豪是中國科學院物理化學博士,馬健是浙江大學物理學博士,賴力鵬是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博士。取得博士學位後,三人均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在麻省理工學院期間,他們常在一起交流,最終決定一起創辦晶泰科技,以基於量子物理的第一性原理計算及人工智能能力爲支撐,尋求以超過傳統的替代方法的速度及規模改變藥物及新材料的設計與發現方式。在他們眼中,生物醫藥是一種材料,鈣鈦礦也是一種材料。

“企業的業務總是越做越深、越做越廣的。”溫書豪說,在探索更廣闊的業務空間的同時,晶泰科技將在生物醫藥領域繼續深耕,這依然是晶泰科技的核心業務。雖然生物醫藥研發需要漫長的臨牀實驗時間和審批流程,收穫大額銷售分成的週期長,但具有巨大的市場價值和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