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連讀合音 陸人:臺灣腔調娘氣

同爲普通話,兩岸說話方式、尤其腔調上頗爲不同。圖爲2015年5月30日在廣西弄勇小學,三年級同學們在朗讀。(新華社)

同爲普通話,兩岸的說話方式、尤其腔調上卻頗爲不同,在不少大陸人眼中,臺灣人的說話方式「很娘!」綿甜軟糯的腔調,還一度讓大陸的廣電總局三令五申,要求電視節目中不得出現「臺灣腔」。

「我宣你」(我喜歡你)、「有獸」(有時候)、「粑粑」(爸爸)、「美眉」(妹妹),正是這樣的連讀合音、稱呼語變調等語音模式,使得「臺灣腔」在聽覺上產生稚氣感,給人「嗲」、「軟」、「萌」的感受,臺灣人言談間這種嗲的語音,有拉近雙方距離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成了大陸人眼中「娘炮」的代名詞。

音高陸比臺高22赫茲

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暨研究所主任曾金金進一步指出,兩岸說話的音高亦不同,「平均來說大陸比臺灣高了22赫茲,而相差10赫茲,人耳就能明顯聽得出來!」曾金金表示。其次,大陸腔的抑揚頓挫較明顯,臺灣腔語調較和緩;受音強變化影響,大陸腔音長也拉得較長,「有人形容臺灣人說話像子彈,是一節一節的,大陸則像是一羣一羣。」這也讓聽者感受到差異:大陸腔起伏大、較兇,臺灣腔較平淡、柔和。

語氣詞的大量使用,也使得臺灣腔聽起來比大陸腔來得親和。「太熱了嘛!沒差啦!我好熱哦!」比起「太熱了!沒差!我好熱!」也顯得「娘」一些。此外,受到閩客方言的影響,較明顯特色如閩南語無翹舌音(捲舌音),故「知」、「資」難分;ㄣ [en] ㄥ [eng] 不分,故「英迎影應」與「音銀隱印」難分。

外籍學習者較愛臺腔

曾金金講授的一門「漢語實驗語音學」課堂上,外籍學生對於兩岸普通話的差異就有深刻感受。來自俄羅斯的楚楚(以下人名均爲音譯)一開始學的是大陸腔中文,來臺初期「每次說我來自俄(音同鵝)國,別人都聽成德國。」韓國的多詠則有一次到處找「沈政」大樓,卻原來是「省政」大樓。

來自日本的津孟兩岸都待過,來臺之後漸漸習慣不發翹舌音和兒化音,反倒覺得輕鬆,來自印尼的達利也表示,較喜歡臺灣口音「因爲我們印尼腔也是較平緩的」。曾金金分析指出,就語音學的省力原則,「臺灣腔是比較站在發音人的角度出發,用其他訊息滿足溝通需求,在發音上省力。」因此對外籍學習者來說,不失爲較爲中性易親近的腔調。

隨着電視節目和網路傳播,近年大陸對臺灣腔的現象甚感興趣,甚至因爲聽覺上「嗲氣」、「娘氣」給人活潑可愛的印象,與多大陸人樂於模仿臺灣腔,形成一股新的流行現象,也說明兩岸語言間的交流與融合,實爲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