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家銀行系險企上半年淨利合計近85億元

本報記者 冷翠華

見習記者 楊笑寒

近日,銀行系險企上半年業績陸續出爐。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今年上半年,9家銀行系險企合計實現保險業務收入2678.4億元,同比增長約17.2%;合計實現淨利潤84.9億元。

受訪專家表示,銀行系險企整體業績有望保持相對穩定的發展態勢。未來,銀行系險企要更好提升自身的產品與服務能力,發揮與母行的協同作用,實現持續發展經營。

8家實現盈利

隨着險企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陸續披露,銀行系險企的上半年業績也隨之出爐。

保險業務收入方面,9家銀行系險企合計實現保險業務收入2678.4億元,同比增長約17.2%。其中,中郵人壽、工銀安盛人壽、建信人壽分別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053.5億元、307.5億元、275.1億元,位列前三。從同比變化來看,7家銀行系險企保險業務收入同比上升,且其中5家險企的保險業務收入同比漲幅超過20%;2家銀行系險企的保險業務收入同比有所下滑。

淨利潤方面,9家銀行系險企中,有8家實現盈利,合計盈利93.6億元,1家險企虧損8.7億元。中郵人壽、農銀人壽、工銀安盛人壽分別實現淨利潤56.9億元、11.2億元、7.9億元,位列前三。從同比變化來看,8家險企的淨利潤同比均有所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中郵人壽、農銀人壽、建信人壽等多家險企今年開始分步實施新會計準則,中郵人壽、農銀人壽均實現了淨利潤的大幅增加。中國精算師協會創始會員徐昱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述銀行系險企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同比漲幅較大,目前來看一定程度上緣於會計準則的轉換。新會計準則對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金融投資資產等部分的計算均進行了調整,導致淨利潤變化量較大。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險企本身的經營策略也將帶來差異化表現。例如,中郵人壽作爲首個分步實施新會計準則的非上市險企,去年賬面虧損巨大,但也正是公司在新的會計準則背景下,前瞻性地優化資產負債匹配和資產結構,使得其今年上半年的淨利潤指標和償付能力指標等明顯優化。

此外,銀行系險企投資端方面的表現也對其淨利潤有所貢獻。今年上半年,9家銀行系險企近三年財務投資收益率的平均數爲4.64%,高於全部已發佈相關數據的壽險公司收益率的平均值(4.19%);近三年綜合投資收益率的平均數爲4.39%,高於全部已發佈相關數據的壽險公司的平均綜合投資收益率(3.79%)。

更好發揮與母行協同作用

銀行系險企背靠股東,通常享有銀行股東的強大渠道優勢和客戶基礎,但也容易出現渠道過於單一的風險,業內人士認爲,相關險企仍需提高產品服務的供給能力,擴大業務範圍。

王國軍表示,銀行系險企的渠道優勢和市場拓展能力很強。不過,受多因素影響,險企在個體表現上差異性較大,例如,股東背景、市場定位、管理層變動、管理能力、產品策略、投資策略、銷售渠道以及客戶羣體等因素。

展望未來,王國軍認爲,銀行系險企整體業績有望保持相對穩定的發展態勢,但不同險企的表現可能繼續分化。

對於銀行系險企未來如何進一步利用自身優勢、實現持續發展,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諮詢合夥人周瑾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銀行系險企需提升長期產品服務供給能力和增值服務的質量。隨着金融業整體向以客戶爲中心轉型推進,很多銀行對銀保合作的目標定位和考覈標準也發生了改變,開始摒棄只關注短期收入和銷售佣金的獲取,而是更加關注客戶長期黏性及客戶滿意度的提升,因此在選擇保險合作伙伴時,會更加看重保險公司長期的產品與服務供給能力,在產品選擇上也會更加重視與銀行理財產品互補的風險保障類產品,以及保險公司在保單運營與增值服務方面的質量。因此,銀行系險企要更好提升自身的產品與服務能力,發揮與母行在這方面的協同作用,更好服務於母行的戰略意圖與客戶經營目標。

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