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個小縣機構改革完成,“降本增效”永遠在路上 |新京報快評

▲資料圖:山西婁煩縣是開展機構改革的試點之一。圖/婁煩融媒

據澎湃新聞報道,近日,中央編辦主任李小新透露,2024年以來,按照黨中央部署,結合地方機構改革,97個人口小縣機構改革全面完成,爲優化縣域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探索了有效路徑。下一步,要結合縣域發展實際需要,在總結試點經驗做法、深入研究論證和認真分析評估基礎上,研究提出在更大範圍推進人口小縣機構優化的意見建議。

人口小縣機構改革是本輪地方機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97個人口小縣機構改革全面完成,標誌着該領域的改革已取得階段性進展。

衆所周知,穩妥推進人口小縣機構改革,是合理平衡財政負擔和積極應對人口變化的必然要求。不少人口小縣,不僅人口規模較小,且還處於持續的人口流出狀態。如果不能根據人口變化趨勢及時優化縣域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就將讓財政進一步承壓,也嚴重影響治理效能的提升。

以山西省開展人口小縣機構改革試點縣之一的婁煩縣爲例,在官方表述中,這座常住人口8萬餘人的小縣城,存在着財政供養入不敷出,財政支出主要依靠轉移支付;財政供養人員比例欠合理,存在人浮於事的現象;事業單位“小、散、弱”;部分機構設置、運行體制等與縣域高質量發展需求不相匹配等問題……

而經過改革,該縣縣委機關由9個減至6個,政府部門由26個降爲16個,事業單位由133個降至104個,縮小了審批層級,辦事效率提升,大大改善了當地的營商環境。同時,行政經費大爲下降,每年可節約人員經費3410萬元、運行經費990萬元,還騰退出了2.8萬平方米辦公樓。

顯然,這樣的積極成效,不僅爲改革的繼續深入提供了經驗參考,也利於凝聚改革共識、增強改革認同度,營造更健康的社會氛圍。在此基礎上,做好既有改革成果和質量的跟蹤評估,並及時完善配套機制,是下一步的重要工作。

一方面,人口小縣改革涉及方方面面的細節,需要進一步落實。如領導幹部安置是否嚴格落實專庫管理要求,有沒有隨意擴大範圍,就需要認真盤點查驗。另一方面,人口小縣機構優化後,配套的監督機制也要跟上。如省、市兩級要抓緊制定出臺“一對多”具體運行機制及制度規定,加強對人口小縣“條條幹預”問題的監督約束。

還要看到,人口小縣機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降本增效”。也即,不僅要看行政成本是否降低,更要看治理效能是否真正提升,經濟社會發展活力是否明顯增強,民生福祉是否有更大改善。

因此,“全面總結評估人口小縣機構改革經驗成效,鞏固深化改革成果,推動機構真正減下來、職能作用真正強上去”,是必須做好的改革後半篇文章。

當然,着眼未來,人口小縣機構改革依然任重道遠。如根據相關統計數據,全國範圍內,人口不足20萬的小縣,總量達400多個。其中,10萬人以下的超過200個,甚至5萬人以下的“袖珍縣”也有近百個。

因此,在總結前期試點經驗做法的基礎上,繼續在更大範圍推進人口小縣機構的進一步優化,勢在必行。

事實上,今年7月公佈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也明確提出,要“穩妥推進人口小縣機構優化”。就此去看,97個縣全面完成機構改革任務,只是人口小縣機構改革的重要節點,而遠不是終點。

畢竟,隨着人口和地方財政承受能力的變化,人口小縣的數量可能繼續增多,評價財政負擔和效能的標準也將調整。這意味着,改革不僅需要動態推進,在改革力度、方式上,也需要與時俱進地進行更多探索。

撰稿 / 閔蕭(媒體人)

編輯 / 馬小龍

校對 /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