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理財節”過後 券商財富管理如何保持“後勁”

來源:證券日報

近期,各家券商精彩紛呈的“818理財節”活動陸續舉辦,這不僅是對券商財富管理能力的集中展示,更是觀察其轉型成效與未來方向的重要窗口。

今年的“818理財節”,券商們亮出“新招”,展示了“投顧、投資、投教”各環節的創新實踐。總體來看,投顧服務的個性化、專業化水平有所提升,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爲客戶提供資產配置建議。同時,投教活動的豐富與深化,成爲本次理財節的另一大亮點,券商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持續增強投資者的風險識別能力與理性投資意識。

管中窺豹,理財產品是財富管理服務的輸出方式之一。筆者認爲,“818理財節”展現的理財產品陣容雖亮點紛呈,卻也透露出同質化競爭激烈與產品多樣性不足等問題。具體而言,短期高收益理財產品依然牢牢佔據舞臺中央,它們憑藉顯著的“眼球效應”成功吸引了衆多新客戶的目光。然而,這類產品中長期後勁不足,對於穩固客戶基礎及提升券商自身財富管理能力的貢獻相對有限,部分產品多爲“賺個吆喝”更似“曇花一現”,重在吸引注意而非深耕服務。

在當前居民財富管理需求日益多元化、個性化的背景下,“量身定製”與“差異化服務”成爲了市場的新寵,這對券商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精準把握客戶需求,提供定製化服務,降低客戶選擇成本等,均成爲券商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券商也需要在產品設計、服務創新等方面持續突破,以差異化策略贏得市場,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能力。“818理財節”熱鬧過後,繼續維持財富管理服務“後勁”,纔是轉型應有之義。

筆者認爲,券商進一步深入推進財富管理轉型,可以從三方面發力。

首先,找準自身定位,構建服務導向的投顧體系。券商應根據自身的資源稟賦、客戶基礎及市場環境,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財富管理轉型戰略。在此基礎上,完善客羣劃分,針對不同客戶羣體的需求,提供差異化的服務方案,特別是在定製化產品上不斷深耕,降低客戶選擇成本。尤爲重要的是,要加快從“銷售導向”向“服務導向”的轉變,構建以客戶爲中心、以專業投顧爲支撐的服務體系。這就要求券商不僅要在產品推薦上做到精準高效,更要在客戶陪伴、風險管理、資產配置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專業化的綜合金融服務。

其次,科技賦能,提升差異化競爭優勢。科技是券商財富管理轉型的重要驅動力,“無科技、不金融”已成爲行業共識,但在實踐過程中,不少基礎客戶難以得到更加專業的服務,多爲自助通過線上平臺完成相應的業務以及服務需求,券商精準服務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爲此,券商應加大科技投入,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優化業務流程,提升服務效率。同時,通過科技手段深化對客戶需求的理解,實現產品的精準推送和服務的個性化定製。

再次,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夯實專業基礎。人才是券商財富管理轉型的核心競爭力。面對日益複雜的市場環境和客戶需求,券商需加強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培養一支既懂金融又懂科技、既懂市場又懂客戶的複合型人才隊伍。這就要求券商在人才引進、培養、激勵等方面下足功夫,建立健全人才培養體系和激勵機制,爲財富管理轉型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券商財富管理轉型是一場深刻而複雜的變革,也是一條“難而正確”的轉型之路,需要在戰略定位、服務體系、科技賦能、人才建設等方面全面發力。只有通過差異化、個性化的綜合金融服務引導客戶長期投資和理性投資,全方位保護投資者權益,滿足客戶需求,贏得客戶長期信賴,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