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2分考生放棄名校選帶編入學:“心動的只有編制”

浙警畢業的學姐回校告訴她們,女生上浙警是很好的選擇。對方在當地派出所幹內勤,工作輕鬆,待遇很好,每個月還能跟朋友們旅遊。這種確定性也讓她心動。

在新高考之後,理科生也能報考大部分的文科專業。而偏文科的科目組合選擇專業的空間,要明顯小於偏理工科的科目組合。

大多數2024屆高考生還處於焦灼的等待之中時,浙江考生周欣語已經在電腦上看到自己的錄取結果——浙江警察學院。

2024年7月9日晚上9點,得知結果的那一刻,她很平靜。因爲這個結果毫無懸念,高考成績爲672分的她在浙江三十多萬名考生中排名四千多。實際上,如果她不願離開家鄉,其實也足夠報考浙江大學了:這所浙江省唯一的985高校2024年在省內最低投檔線是664分。

周欣語告訴記者,參考目前的就業趨勢,應該先解決好未來的就業問題,其他的以後再考慮。

放棄名校轉而選擇“帶編入學”的高分考生,並非周欣語一個人。

浙江的麗水學院是一所普通本科院校,2004年由兩所專科院校合併升級而來。2024年,該校定向招生錄取中投檔最高分爲661分,是學校錄取到的首位進入浙江省前10000名的考生,創該校招生錄取分數歷史新高。麗水學院解釋,這名學生是麗水市景寧畲族自治縣的定向委培生,畢業出來就有編制。

無獨有偶,江蘇警官學院在今年的招生季也很火熱,該校在江蘇省針對物化組女生的投檔最低分高達626分。網上甚至出現“江蘇警官學院是江蘇繼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後第三所985”的調侃。

“編制最實在”

和周欣語一樣,浙江考生程然同樣被浙江警察學院錄取。

浙警的前身是杭州市公安人員訓練班,2007年升格爲本科院校,直到2021年才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在浙江省內,一般被當地人視爲二本院校。但作爲專門培養公安專門人才的學校,浙警與江蘇警官學院近幾年畢業生的入警率都在95%以上,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爲畢業就有編。

程然對警校其實“沒什麼興趣”,只是父母看好,而她的視力和體能各方面恰巧都符合要求。她高考667分,父母認爲她的分數雖然也能上浙大,但可選的專業有限,不如上浙警,畢業後就業更有保障。

一位負責在寧波招生的浙大老師告訴記者,招生過程中,考生和家長最關心的除了有沒有把握進入學校和入校後轉專業的規定,剩下的就是未來就業、保研和海外深造的情況。

而她們的選擇,都源於對未來就業的擔憂。

這些擔憂不無道理。2024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達1179萬人,根據智聯招聘在2024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的調研來看,60.3%的2024屆畢業生在2023年就開始求職,39.2%的畢業生已投遞超過50份簡歷,截至4月中旬,有47.8%的畢業生獲得offer。

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指出,絕大多數人上大學的目的就是想獲得一份體面的工作。也有研究表明,“就業”是考生填報志願時最關注的因素,“就業爲導向”也是大多數考生選擇專業的首要策略。

在此基礎上,周欣語和程然的父母都希望她們擁有更爲穩定的“鐵飯碗”,也就是編制。

在專業的考量上,周欣語覺得除了法律,其他的文科專業都沒有壁壘,不在她的選擇範圍。她設想,如果不報警校,她會選擇法律,這樣的話,就意味着四年後要研,七年後參加法考,還要考公,她覺得這條路有着太多未知與不確定性。

這種不確定性是周欣語無法忍受的。她對現在還摸不着的事情缺乏信心,“我不覺得自己第一年就一定能考上公務員,而編制是最實在的。”周欣語的堂姐今年大學畢業,考同濟大學的漢語言專業研究生失敗後,被家裡要求考公,而她計劃“二戰”。周欣語認爲這很可怕,“走到高考已經夠捲了,與其之後考研、考公接着卷,不如現在一次卷乾淨”。

所謂“一次性卷乾淨”,就是周欣語目前所選擇的道路:直接去警校,畢業後參加公安聯考,進入基層公安單位,入職便有編,不用和許多人競爭一個崗位。她的想法,很大程度上源於父母的灌輸。

儘管程然的父母都是生意人,對編制的執念也很深,他們希望姐弟倆長大後不要再吃同樣的苦。她的雙胞胎弟弟考了687分,父母希望弟弟報考華東師範大學的公費師範生。弟弟想上浙大,媽媽反駁:公費師範生畢業包分配。

前述浙大老師也能理解這部分放棄浙大報浙警的考生與家長。這在很大程度上並非高校的專業設置問題,“家長無非是覺得公務員是個鐵飯碗,可以不用那麼卷,但他們告訴孩子考進體制內就不捲了,很大程度上就像高中老師告訴他們上大學就輕鬆了。”

求穩與興趣

“如果沒有編制還會報浙警嗎?”

“肯定不會。”周欣語與程然都回答得乾脆且堅決。

實際上,她們最初並沒有報考警校的計劃。周欣語心裡清楚,浙警與985、211院校相比,聽起來並不光鮮。因此,父母最初建議她考警校時,她僅將其視爲保底。

周欣語在網上看到不少警校勸退帖,上一屆的浙警學姐也告訴她,平時不能隨意出校,週末僅有一天能出校,還需請假,並在晚上六點前返回,節假日還需負責一些安保執勤任務。

程然記得,高中的光榮榜將上屆考入浙警的學生放在最後。她還了解到浙警的校園很小,甚至比她的高中還要小。學校的管理也很嚴格,她也會懷疑,大學四年就要這樣過嗎?

程然5月參加浙警的體測時,成績接近滿分。浙警的錄取分數計算方式是高考成績佔75%,體測成績佔15%,學考成績佔10%。綜合下來,她的總分是684。

老師和同學們最初得知她計劃考浙警時很驚訝,問她怎麼甘心。老師也數次提醒,上浙警未來過於受限,上浙大可以有更好的發展平臺。

但周圍支持的聲音也一樣強烈。程然的體育老師在她高二時提及,這兩年有人考上浙大都不去,要去浙警。而浙警畢業的學姐也回校告訴她們,女生上浙警是很好的選擇。對方在當地派出所幹內勤,工作輕鬆,待遇很好,每個月還能跟朋友們旅遊。這種確定性也讓她心動。

但程然非常清楚的是,截至目前,浙警這所學校自身沒有任何讓她心動的地方。“心動的只有編制”。提及對編制的認知,“就是有一份確定的工作。”她答道。

程然記得,她參加一些高校的招生諮詢會時瞭解到,她可以報考南開大學的工商管理專業或武漢大學的公共管理類專業,但最終因不瞭解未來就業方向而放棄。

程然的弟弟希望自己未來有更多可能性,而不是被限定在三尺講臺。他在家裡經過一番爭取,沒有報考師範院校,最終被浙大理科實驗班錄取。

錄取結果出來後,程然依然有心理落差。有長輩問姐弟倆考上什麼學校,她發現,上了浙大的弟弟被很多人誇讚,而他們壓根不知道浙警,在那一刻,她很想解釋自己其實也可以上浙大。

面對這種情況,父母也會安慰她,“學校差點沒關係,起碼工作有保障”。因此,她的想法也逐漸轉變。從最初羨慕弟弟到現在覺得還是編制好。“文科出來不都是要考編嗎?”

即使目前還沒有宏觀的統計數據,程然也很明顯地感受到報考警校的人在變多。

爲應對警校的體能測試,高中會將計劃報考警校的高三學生集中在一起訓練。程然說,今年全校參加訓練的人數高達40人,是2023年的4倍。體育老師也說,帶了這麼多屆學生,今年報考警校跟公安的人數最多。

與此同時,警校的分數線也在水漲船高。以統招專業警務指揮與戰術爲例,程然在報考系統中看到往年錄取分數線,2021年至2023年分別爲638.25、646.88和654.75。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警校男生的分數線往往低於女生。比如,江蘇警官學院2024年提前批的最低投檔線,物化組的男生爲606分,女生則要高出20分。

這與招生人數的限制有關。在招生時,考慮到“公安工作高風險、強應急、超負荷的特殊性”,女生計劃招錄數量不超過總數的15%。

女生報考警校多半也是爲了安穩。一般來說,女性警員在鍛鍊期滿後多數會被抽調到機關後勤從事保障工作,工作強度和危險性都比較低。

而男生出於興趣報考警校的概率則更高。江蘇警官學院數據警務技術專業的一名2023級男生告訴記者,他高一時就有讀警校的想法。該校另一位偵查學專業的2024級新生則表示,他報考警校是在高一看《法醫秦明》小說時萌生的想法。

填報端的渴望

在更大範圍內,人們都在追逐着編制與穩定。

國考的報名人數已從2020年的127.7萬人增加到2024年的303.3萬人,報錄比也從53:1增加到77:1。

智聯招聘的調研也顯示,求職畢業生愈發看重工作的穩定性。在期望就業的企業類型中,選擇國企的畢業生最多,所佔比例也連續5年上升,達到47.7%,其次是佔比14.7%的國家機關。

對於編制的渴望也迅速傳導到志願填報端。

除了警校,公費師範生、定向醫學在今年都很火熱。比如,浙江師範大學的定向師資錄取結果中,僅高考成績在浙江省前10000名的就有26人。而華中師範大學公費師範類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在貴州省的投檔最低位次也從2023年的400多名漲到今年的278名。

畢業於貴州第三實驗中學的劉莎高考629分,在貴州省歷史類考生中排521名。她並不想當老師,但在父母長輩的規勸下,在提前批報了華中師範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的漢語言文學,最終因分數不夠而滑檔。

在她看來,雖然公費師範生是鐵飯碗,但如今的世界日新月異,誰也不知道六年之後會如何,因此,還不如讀985,有更廣闊的視野。

在師範院校提前批次分數線被高分考生哄擡過高的情況下,劉莎覺得,報考普通批次說不定能被985錄取。錄取結果在7月24日揭曉,她果然被四川大學中文與新聞傳播學院錄取,“幾乎是第一志願,算是最好的結果了”。

放棄名校選擇帶編入學,也折射出許多文科生的無奈。在新高考之後,理科生也能報考大部分的文科專業。而隨着2024版新高考選科指引目錄的推行,“物理+化學”成爲高校理工類專業招生的主流要求,而偏文科的科目組合選擇專業的空間,要明顯小於偏理工科的科目組合。

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楊秀芹解釋,家長和考生選擇專業時一般有兩種傾向,一種是根據興趣和未來發展方向,另一種是偏功利性。如果讀大學就是爲了找工作,那填報志願就變成功利性的選擇。而當下高分考生放棄985而選擇帶編專業和院校的現象只能說明功利性愈發明顯。

“始終是少數人的選擇。”陳志文強調,絕大部分優秀的孩子還是按照常規道路選擇,只不過未來這樣選的人可能更多。他解釋,過去大學生稀缺,有廣闊的選擇和空間,很少人願意選擇定向培養去基層崗位。現在大學生多,清北畢業未必有份如意的工作,那很多人就覺得不如去基層。

陳志文回憶,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專一度非常吃香,初中畢業後讀兩年師專或衛校,就有編制。但隨着經濟發展,大家對教育的追求不僅僅侷限於中專,便有更多人選擇讀高中、考大學。

這樣的選擇自然離不開外部環境和時代的作用,但具體到每個家庭,父母自然也是決策的核心。

“很多家長永遠用自己的人生經驗來爲孩子丈量未來。”陳志文表示,出發點就錯了,相差二十多年,孩子的訴求可能跟父母完全不同。

楊秀芹提醒,家長是孩子填報志願的第一責任人,理性選擇很重要,需要有更長遠的視野和眼光。

她還指出,需要格外關注和反思的是,在報考公費師範生與警校的考生中,有多少是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追求穩定性對他們而言可能是無奈之舉。

對於未來,周欣語認爲能夠走好普通人的軌跡就好。有穩定的工作、很好的朋友和家庭,工作之餘能做些喜歡的事情,並不追求轟轟烈烈或大富大貴。父母也跟她說,女生安穩一點就好。

至於未來如何忍受警校嚴格的管理和枯燥的生活,並在開學前剪掉漂亮的長髮,程然還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應受訪者要求,周欣語、程然與劉莎爲化名)

編輯:鄭宗敏

來源:南方週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