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闖”海,院士“強叔”再續教育夢週年記

他“誇下海口”是一種自我加壓,是給師生鼓勁,也是給有意加盟海南醫科大學的全球英才一顆定心丸。

記者 | 黃祺

記者提前一個月與陳國強院士約定了採訪時間,不巧採訪這天,超強颱風“摩羯”登陸海南島。陳國強院士出差在上海蔘會,無法趕回去。採訪過程中,他幾次回到辦公桌前用電腦查看臺風的最新走向以及海南醫科大學校園裡的情況。“我看看校園裡現在怎麼樣了。”說這話時,他的語氣神態就像是老父親擔心着不在身邊的孩子。

從上海南下擔任海南醫科大學校長一週年,陳國強院士用行動和成績迴應了當初大家的驚訝——一年前,在一些人觀望、甚至懷疑的眼光中,他走馬上任。要知道,陳國強曾擔任上海交大醫學院院長一職十年有餘。在這期間,學校各個方面實現跨越式發展,他開展大刀闊斧的改革,不拘一格用人才,提升學校教學、科研、醫療和人才培養水平,他的教育綜合改革成爲中國醫學教育界備受關注的“標杆”。換句話說,彼時陳國強大可以“功成身退”。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他再次“創業”,選擇了一家底子較弱的醫學院擔當校長。

如今一年時間過去了,海南醫學院已經更名爲海南醫科大學;博士學位點從過去的“獨苗”增加到5個,碩士點更達到15個;2024年海南醫科大學本科生招生分數線大幅度提升,研究生招生也有了新的氣象;海南省醫學科學院實體化運行,不少優秀中青年專家陸續加盟。陳國強院士一年前給出的承諾,如期兌現。

上任不久,陳國強就在開學典禮上向海南和海南醫學院的師生公開他的十年之約:“告別交醫時,真心沒有想到,熱血未涼的我,又從上海來到海南,開啓自己新的人生。未來十年,我將把這腔熱血傾注在天涯海角……”他“誇下海口”是一種自我加壓,是給師生鼓勁,也是給有意加盟海南醫科大學的全球英才一顆定心丸。陳國強院士從來就相信信念的力量。上任後的第一個畢業典禮上,陳國強對畢業生們說:爭氣,你會變成一個很“厲害”而又充滿情懷的人。你自己,纔是你最堅實的避風港。信念和行動,正在改變這所大學,信心纔是這個時代最寶貴的財富。

60歲,“真”創業

2003年9月,卸任上海交大醫學院院長2年多後,陳國強院士再次走上教育管理崗位,再次當上校長,再次被師生們稱作“強叔”。這個消息在醫學教育圈裡引發了不小的討論,有人對他60歲再創業表示佩服,有人對他選擇去一所並不知名的高校感到疑惑,也有人認爲這個“校長”只是虛名,主要是去“裝點門面”的。對於外界的觀望和疑惑,陳國強沒有解釋。

初到海南醫學院,陳國強展開了“地毯式”的調研。他用10天時間,密集調研16個行政部門,每到一個部門,他召集座談。每次聽完大家的介紹後,他本色不改,隨性而直率地發表1個多小時講話,直指不足問題,提出改革建議,也給大家加油打氣。第二輪10天的調研,陳國強開了12場專題調研會議,從如何引進優秀醫學科學人才到怎麼改善學生宿舍條件,調研內容涉及學校大事小情。他希望通過這樣事無鉅細的走訪,讓每一個海醫人都能感受到:改革涉及每一個人,新的海醫建設要靠每一個人,沒有人是旁觀者,更沒有局外人。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陳國強有時候話說得比較重,不留情面。到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調研後,陳國強與醫院書記、院長座談。他對發現的問題一點也沒有客氣,他說:“剛纔我參觀兩個點,應該是你們認爲最好的點,很不幸,一個點我看到了房間內漏水,一個點我看到到處是蒼蠅。”調研學校人才工作情況時,陳國強說:“政府下放職稱評審權力給海醫,不是要降低條件,而是要穩步增加遴選標準,直至達到更高目標。”調研教學質量控制工作時,他說:“教學督導是教學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進一步明確教學督導的職能定位,通過更加合理的體制機制安排,更好地發揮教學督和導,尤其是導的作用,不能將督導變成功利。”調研研究生培養工作時,他說:“要全面改革研究生導師遴選與考覈標準,重點關注導師自身科研創新水平與育人能力……”針對師資結構,他說:“一個學院40名教師,卻有30多個教授、副教授。這不是表示水平高,這種‘和諧’可能最多算是一種低水平的和諧。”針對管理和作風,他說:“各部門絕對不能‘將沒有規矩當做規矩’。”“組織部要以‘人崗相適’爲原則,杜絕因人設崗。”此後三個月裡,有10名中層幹部請辭。在科研處調研時,他說:“從今以後,學校校領導和中層幹部不得申報海南省的科研項目,不能與年青人爭利益,領導有本事,去申報國家項目!這既是支持年青人,更是爲了風清氣正的科研生態。”但到年底,還是有領導申報省內科研項目,他知道後立即溝通撤回!“‘言必信,行必果’,這就是制度執行力。”陳國強說。幾輪調研之後,陳國強要求各個部門高質量提交整改報告和改革方案,他希望調研真正觸及人們的思想,思想的改變最終轉化爲行動的改變。

一年後再回看,當時調研中提出的問題,很多都已經有了答案或者發生了改變。2024年的開學典禮上陳國強透露,通過建章立制,海南醫科大學淘汰了1/3不符合條件的研究生導師。海南醫科大學還修訂了授予學位的新要求,鼓勵嚴謹的導師對學生嚴格要求,提升畢業生學術水平。“前所未有的、驚濤駭浪的改革”已經在海南醫科大學內啓動,一年時間,海南醫科大學修訂、制定了近80項制度,從幹部能上能下、績效改革、實行坐班制,到樹立全新的教風學風政風、改革科技獎勵政策、改革人才引進等,每一個海醫人都能感受到切實的變化。有着77年曆史的海南唯一公辦醫學學府,開始迎接新一輪的發展進程。

行動,赴未來

升級爲“大學”,是幾代海醫人的夢想。2024年6月,這個夢想終於成真。

學校升級的消息傳出後,海南醫科大學官方微信號上首先發布了一封感謝信,向爲海醫發展做出無私奉獻的前輩致敬。6月21日,海南醫科大學和海南省醫學科學院正式揭牌。海南必須要辦出一所高質量的醫科大學,陳國強如此解讀辦好海南醫科大學的意義:任何有世界影響力的自由貿易港都離不開一流的高等教育,如果沒有高水平的高等教育,自由貿易港也難以名副其實。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醫學教育尤其重要,它一肩挑兩翼,既承擔着教育強港的責任,更承擔着健康強島的義務。因此我們認爲,海南自由貿易港迫切需要建設一所高水平的醫科大學。另一方面,海南省是我國境內唯一處於熱帶的島嶼省份,而熱帶醫學也是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在海南島建設一所高水平大學,可以彌補我國醫學教育的短板,推動熱帶醫學的全球合作和創新性發展。這樣一所高水平的醫科大學,應該能夠爲自貿港發展衛生健康事業和生物醫藥產業提供重要智力和人才支持,也能夠爲建設更高水平的健康島,優化自由貿易港的軟環境提供重要甚至無可替代的基礎支撐;同時還有利於海上救援基地建設,推動軍地科技、教育醫療等資源共享、服務南海安全、服務海洋強國,堅決守好祖國南大門做出醫學人應該做出的貢獻。“因此,我覺得海醫更名升大是國之所要、島之所需、民之所盼,也是校之所向。”

海醫一些老教師聽到陳國強院士的闡釋後,通過各種渠道向他表達激動的心情,這樣的學校定位是過去他們從未聽到過的。站在全球視角,考慮國家發展的長遠策略,從海南省的戰略定位出發,陳國強院士給海南醫科大學定下了很高的發展目標。也許有人覺得目標太高、太大,但陳國強院士認爲如果不拿出信心和勇氣,那麼無論目標高低,都不可能達成,正如他上任伊始所說:唯有改變,方能“破天荒”。“路雖遠,行必至”,在陳國強心目中,“路”再遠也並非遙不可及。過去的一年,海南醫科大學吸引了全國甚至全球學界的目光,學術活動水平迅速提升,師生們發現他們有越來越多的機會接觸到學術大咖。

2023年12月初,“肝癌研究聯盟第一屆腫瘤前沿論壇”舉行,肝癌學術界著名的王紅陽院士、樊嘉院士參與並發表演講。12月末,血液病專家黃曉軍院士,鼻咽癌專家馬駿院士,心血管疾病專家王建安院士來到學校與師生面對面。2024年3月,公共衛生專家沈紅兵院士到學校作學術演講。5月,復旦大學兩位醫學專家王紅豔教授、趙世民教授到學校作學術演講……開展這些活動,陳國強的用意很明顯,他希望一所高校祛除“躺平”的氣氛,煥發奮進的風采。一次會議上,陳國強直言不諱:“大家都說,我曾讓上海交大醫學院科研工作‘捲起來’。現在我來到海醫,也要讓大家‘捲起來’。但有一點要明確,無效的‘卷’叫內卷,甚至是內耗,有效率的‘卷’叫發展。”

理想,醫學強國

“無論是爲了情懷、理想、使命感,抑或是爲了自我完善的渴望,從此刻開始,我就是海南人,更是海醫人。我將在這片心安之處,以海醫爲家,全力奉獻我職業生涯的最後一站。”就職演講中, 陳國強說。這一年在海南,陳國強院士的確實現了“家校合一”。白天在學校工作,晚上住學校的宿舍。如果有空,他就在校園裡四處溜達,見到學生聊幾句,見到校工也聊幾句。師生足球賽,陳國強和教練組老師一起雄赳赳入場,與運動員擊掌,然後用很不專業的腳法爲比賽開球。觀衆看到這一幕,跟着校長一起憨憨地笑。新生迎新晚會,半途下起了雨,觀衆撐傘圍觀,有學生髮現傘下多了個陳校長,和大家擠在一起看節目。

晚上,陳校長會“神出鬼沒”看看圖書館、自習室裡的“上座率”,然後去尋找改變“學習動力不足”的辦法——到底是從制度上給予更多激勵,還是精神上需要“雞湯”,抑或是雙管齊下。爲了讓寒門學子安心學業,陳國強捐出自己的薪水,設立“強華獎學金”,每年獎勵50名學業優秀的寒門學子。擔任校長後,陳國強院士利用所有機會爲學校賣力吆喝。招生季,陳國強專門錄製視頻爲學校本科生招生、研究生招生打廣告。各種會議上、校際交流中,陳國強都要熱情邀請優秀人才加入海醫。正因爲已經是海醫人,陳國強在上任後將自己調研中的講話公開在學校的官方微信號上,他說,“我們不要怕‘揭醜’,‘揭醜’的目的是爲了發展” 。很多人試圖計算陳國強每天是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的,感覺他的工作效率高到“不科學”。白天是各種會議、調研,晚上他自己整理會議錄音稿,自己做PPT。他在上海有很多科研工作還在繼續,有碩士生、研究生需要教學,通過線上或學生去海南的方式,學生們會彙報工作進度,而陳老師則一字一句地修改論文。“強叔”還是資深網民,他的網絡梗幾乎與年輕人同步。這兩年他開了自己的視頻號,分享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片段。視頻號中出現最多的是外孫女滺滺,祖孫互動十分溫馨。陳國強用一種坦誠到近乎“透明”的方式工作和生活,身邊的人會被他的激情和信念感影響。談到海南醫科大學未來五年、十年的發展,陳國強展開了他的藍圖。2024年,海南醫科大學本科招生人數從去年的2800人縮減到2500人,未來5年之內將縮減到2000人,其中臨牀醫學專業不超過1000人。同時研究生規模將擴大,力求使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比例達到1:1。“醫學院校不需要那麼大的規模,醫學本身就是精英教育。海南醫科大學將真正從教學型大學轉變爲教學科研型大學。”他說,醫學院校姓“醫”,與醫學無關的專業將被停招。

在學校聲譽提高、辦學和科研水平都大幅度提升後,海南醫科大學將依靠海南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和自由貿易港的政策優勢,向着國際化高校的方向發展。陳國強院士表示,在東南亞國家,不少孩子、特別是華人家庭孩子希望學習醫學,過去他們只能到歐美國家留學,學費很貴。未來海南醫科大學如果能夠吸引這些華人孩子到海南醫科大學留學,一方面將培養更多熟悉中國、理解中國的醫學人才,另一方面也實現了海醫的國際化。“爲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優質的醫學教育——我真正的夢想是這個,當初來海南的動力也是這個。”陳國強院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