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所獨立學院,成985校區!
近日,南開大學發佈2024年本科招生章程。作爲南開大學“一校三區”總體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濱海校區第一次出現在招生簡章中。
據悉,南開大學濱海校區的高質量建設及南開大學濱海學院的轉設籌劃已久。
早在2020年,南開大學便曾在相關文件中提到,“謀劃建設青島研究院,穩妥推動濱海學院轉設工作,共建南開大學濱海校區”。
2021年3月,南開大學與濱海新區簽署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5月,南開大學正式成立濱海校區建設指揮部,並召開第一次會議,全面啓動部署濱海校區規劃與建設工作。11月,《南開大學“十四五”發展規劃綱要》中再次提到,深化與濱海新區共建合作,妥善做好濱海學院轉設工作,高標準規劃建設南開大學濱海校區。
2023年5月,南開大學濱海學院2023-2024學年度工作研討會指出,學院最後一屆學生將於2024年畢業,轉設“過渡期”即將進入收尾階段。院長曾利劍在6月召開的2023屆畢業典禮致辭中透露,濱海學院會轉設升級爲南開大學濱海校區。
擁有20年辦學歷史的濱海學院,即將謝幕。
謝幕轉型的“三岔路口”
2020年5月,教育部發出《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把獨立學院轉設作爲高校設置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時明確轉設方案爲三種:轉爲民辦、轉爲公辦、終止辦學。
隨着轉設工作的不斷推進,不久的將來,這種形式獨特的大學將在國內消失。站在岔路口上,有的學校搭上了轉公、轉民的列車,有的學校正在以終止辦學的方式謝幕,它們或迴歸融入母體院校、或成爲名校的分校區。
河北大學工商學院、新疆農業大學科學技術學院2所院校,便是通過迴歸母體院校的方式完成轉設。
2021年2月,教育部公佈《關於同意河北大學工商學院以終止辦學方式實現轉設的函》,同意河北大學工商學院自2020年起停止招生,以終止辦學、逐步迴歸舉辦高校的方式實現轉設。同月,教育部正式發函,同意新疆農業大學科學技術學院終止辦學併入新疆農業大學。
以分校區的形式融入母體高校形成一體化辦學,也是獨立學院轉設的一條路徑。
一躍升爲南京大學蘇州校區一部分的南京大學金陵學院,是一個成功案例。2020年7月,南京大學召開會議,傳達了教育部關於同意依託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建設完成金陵學院轉設,同年9月,金陵學院停止普通本科招生;2022年7月,金陵學院遷址蘇州辦學;2023年7月,金陵學院2019級學生畢業後終止辦學、完成轉設,同一時間,南京大學蘇州校區正式啓用,朝着建成新工科主陣地、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新平臺的方向前進。
採用類似轉設方式的還有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2019年,教育部正式批覆同意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建設,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於2021年停止招生,並於2024年終止辦學。珠海校區將按照與校本部同水平、同標準辦學,促進北京師範大學“雙一流”建設。
珠玉在前。北師大珠海分校成功轉設北師大珠海校區,爲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轉設並融入校區發展提供經驗借鑑。
爲加快珠海校區建設和珠海學院轉型,北理工校領導多次赴珠海考察調研。2022年9月,北理工珠海學院副校長就曾表示,學校作爲珠海校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已開啓了高水平一流大學建設新篇章。2023年3月,北京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張軍和校長龍騰一行到珠海校區調研工作,並指導珠海學院事業發展。12月,北京理工大學註冊微信公衆號,並認證爲“北京理工大學珠海校區”。這意味着,北理珠已正式融入北京理工大學珠海校區的發展建設,珠海校區也在今年開啓招生。
轉設後,師生何去何從
無論是轉爲民辦、公辦、還是終止辦學、融入母體高校發展,獨立學院轉設涉及政府、母體學校、社會力量、教師、學生等諸多利益相關者,其中教師和學生作爲學校的核心人羣,如何在轉設中保障教師和學生的權益,是各方關注的焦點。
據學者肖林生、付培珍在文章《獨立學院轉設背景下教師的壓力評估與應對策略》中對某所已明確轉設方向的獨立院校調查顯示,教師除了離職的,其餘相當部分被安置至轉設爲母體高校“校區”後,新成立的研究機構繼續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對於已轉設的獨立學院學生來說,學位證和畢業證怎麼辦?學信網能否查到學歷信息?畢業後出現問題找誰?等問題也困擾着他們。今年5月,就曾有媒體報道,安徽某獨立學院學生反映因學校轉設,畢業生拿不到學院的畢業證和學位證。對此,安徽省教育廳迴應,只要是成績合格的,都會頒發學院的畢業證,也會授予學士學位,學信網可以查,不影響考公考研。
教育部在《關於獨立學院轉設有關問題的說明》中也有過明確答覆,完成轉設的學校,本着“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原則妥善處理。獨立學院轉設後,學生的學籍學歷信息由各高校據實在學信網註冊,一是對於轉設前以獨立學院名義招收的學生,可使用該獨立學院的名稱註冊學籍、頒發學歷證書並註冊學歷,學生就業、升學按照原有獨立學院普通本科畢業生的身份進行;二是對於轉設後以新學校名義招收的學生,按照轉設後的校名註冊學籍、頒發學歷證書。
獨立學院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走過的20多年曆程中,彌補了高教公共財政的不足,促進了人才培養規格的多樣化,爲辦學體制改革探索了新的方式。如今,獨立學院慢慢退出歷史舞臺、成爲過去,標誌着我國高等教育從規模擴張向重視教育公平和質量上轉變,期待轉設之後的院校開啓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