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千年前生日趴 內蒙巖畫慶生育
曼德拉山岩畫保護管理站工作人員在介紹一幅狩獵內容的巖畫。(新華社資料照片)
生育慶祝圖巖畫。(取自新華網)
河南發現4000年前刻在岩石上女性生殖特徵崇拜巖畫。(新華社資料照片)
現代家庭利用辦活動歡喜迎接家中新成員,但古代人又是如何慶祝新生命的誕生?大陸內蒙古自治區近日在阿拉善右旗曼德拉蘇木新發現一處內容豐富、畫面生動的巖畫。初步判斷,這處巖畫的鑿刻年代距今約4000年,巖畫內容反映部落成員慶祝新生命誕生的情景。
內蒙古阿拉善右旗文物工作人員在曼德拉蘇木至今已發現2000多處巖畫,大多位於東西3.5公里、南北2公里的區域內。爲有效保護這些巖畫,阿拉善右旗文物部門在強化巖畫電子定點定位、加強日常巡查的基礎上,還聘用當地農牧民組成牧民巖畫保護隊實施巡檢。
據阿拉善右旗文物局工作人員表示,這次新發現的巖畫位於曼德拉蘇木三個井地區的一塊巨大岩石兩側,其中一側鑿刻許多形態誇張的人形,好像手拉着手在跳躍;另一側並排鑿刻三個人形,位於中間的可以看出是女性。
阿拉善右旗文物局工作人員五一說,這處巖畫反映出一個家族部落正在進行慶祝活動,而女性人形圖案刻畫一個生小孩的女人,說明他們爲新生命的誕生而慶祝。「生育慶祝圖」記錄巖畫鑿刻時期先民部落對生命生生不息、種族繁衍興盛的崇拜和祈願。
五一認爲,此次新發現的巖畫保存完整,表現手法和內容都較爲獨特,爲研究先民審美觀、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等提供依據和資料,具有很高文物價值和研究價值。
此外,原始社會部落除崇奉氏族圖騰外,男女成員分別以某種動物或植物作爲自己性別的共同圖騰,或稱「性徽」或「性稱」。
過去大陸北方考古發現距今約5000至8000年前的紅山文化,玉器中有一種器型,稱之爲勾雲器或者勾雲佩,是紅山文化玉器的一種經典器型,與玉豬龍、C形龍、太陽神同被認爲是紅山文化代表。勾雲玉佩造型包括人、龍、鳳、雲、鳥、虎、男女媾和等。
另外在四川重慶綦江區中峰鎮龍山村,有一個叫「靈應巖」的地方,於面積12250平方公尺的石壁上,分佈3000多根大大小小石柱,乍看像石桅杆,當地人稱爲「石桅子」。
關於「石桅子」的解釋,目前在大陸考古界有多種說法,其中比較多的一種是「生殖崇拜說」。從「石桅子」長相來看,確實會先讓人與遠古時期的生殖崇拜扯上關係。另外,「石桅子」集中在綦江,周邊其他區縣則幾乎難見,有專家認爲或許與古代在綦江生活的僚人羣體有關係,因爲僚人有生殖崇拜的習俗。
性別圖騰在原始社會的部落成員中,除崇奉各自氏族圖騰外,男女成員分別以某種動物或植物作爲自己性別的共同圖騰,或稱「性徽」。近年來,在雲南西北部的摩梭人、普米族、藏族和彝族中,發現有性別圖騰的遺存。在原始部落成員看來,自己的祖先轉化成男人和女人的動物或無生物,成爲氏族象徵圖騰。相對於氏族圖騰,性別圖騰較爲少見。(王曉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