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A級景區復牌後再訪仙島湖,看“兩山”理論的生動實踐

坐落於湖北黃石幕阜山北麓的仙島湖是世界三大“千島湖”之一,近些年來成爲遠近聞名的熱門旅遊打卡地。回顧其發展歷程,卻並不平坦。

仙島湖原名千島湖,因20世紀70年代修建王英水庫,未被淹沒的山尖形成1002座島嶼而得名,後在湖畔山崖上發現“靈通仙島”古匾而改名。仙島湖水面約4.6萬畝,是咸寧、黃石等多個縣市230萬居民飲水的水源地之一。

記者近日來到仙島湖,看到遊客絡繹不絕,有的泛舟湖中,看浪花朵朵、青山迎面;有的登高望遠,觀千島密聚、白鷺翱翔。拾級而上,登上最高點“天空之鏡”玻璃觀景平臺後,仙島湖的全貌顯現出來:南北兩山鬱鬱蔥蔥,“工”字形的湖面碧藍透徹。

工作人員介紹,這裡的湖水能見度常年處於5米以上,每立方厘米空氣負氧離子含量超過9萬個。

殷佑照是一名景區保安,滿頭大汗的他正在玻璃觀景平臺上維持秩序。他說,當年修建水庫一聲令下,大家作別故土、後靠搬遷。後來,爲防水土流失,也爲找到新的出路,成千上萬村民再次響應號召上山植綠,很快實現“柑橘映紅王英水,油杉鋪滿南北山”。只可惜,柑橘銷路不暢,造林難以爲繼,不少村民只得外出打工。

21世紀初,旅遊經濟逐漸熱了起來,仙島湖的山水資源吸引一批開發者到此投資,仙島湖生態旅遊風景區在2011年獲評3A級景區後,2013年升級爲4A級景區。但是臨岸修賓館、開餐廳,劃片搞泳場,自發盲目發展造成仙島湖環境出現惡化、旅遊服務質量逐漸下滑。2017年,4A級景區被摘牌。

彼時,“兩山”理論實踐探索已在一些地方開花結果。景區管委會組織幹部、企業代表前往浙江安吉等地考察取“真經”。他們看到“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實現的前提和基礎,也是“金山銀山”的目的和歸宿。關鍵是用好政府與市場“兩隻手”,既要做好規劃與監督,也要善於激發經營主體活力。要不然,優勢會變劣勢,長板也會變短板。

痛定思痛,仙島湖景區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分門別類補齊短板:劃定生態紅線,完善旅遊產業規劃,改善仙島湖生態環境;引入民營資本,創辦歡樂島、天空之城等先導性的項目拉動人流;組建行業協會定期對農家樂進行培訓,打造特色民宿,設立服務標杆;發動村民改善人居環境,主動保護景區生態……

經過綜合治理,仙島湖生態環境明顯好轉、服務接待能力得到提升。2019年,仙島湖景區再次入選國家4A級旅遊景區名錄。2023年,仙島湖景區年接待遊客超過160萬人,生態旅遊、觀光旅遊、紅色旅遊、鄉村旅遊等旅遊特色品牌正向縱深推進。

從“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到“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再到“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仙島湖的發展之路經歷了三重境界:一開始只知道被動保護,沒有意識到豐富山水資源中蘊含的發展機遇;後來雖看到綠水青山的經濟價值,卻割裂了保護與發展的關係,造成“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同時落空;最終,大家意識到必須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這才守住了生態紅線,實現了保護就是發展,發展就是保護。

“理論一經羣衆掌握,也會變成物質力量。”只有在實踐探索中認真領會“兩山”理論的精髓,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才能走出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