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萬骨鬆患者 恐成診所「拒絕往來戶」 醫憂淪人球

有在使用抗骨吸收藥物的骨鬆與癌症骨轉移患者,進行牙科治療前,應告知牙醫師有此用藥史。(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骨質疏鬆與癌症骨轉移的患者,多會使用抗骨吸收藥物,來強化骨本,卻也可能造成齶骨壞死副作用,臺大醫院口腔齶面外科主治醫師李正喆指出,部分診所醫師擔心產生醫糾,婉拒這兩類病人,病人全涌向大醫院,有如「牙科人球」,以他而言,20年來即約收治約1300例的齶骨壞死患者,這可能創全球單一醫院收治最多齶骨壞死病人紀錄。

據國健署調查,65歲以上國人,約每7人有1人有骨鬆,女性高於男性(女性17.4%、男性10.4%),且隨年紀增加,人數高達300、400萬人。李正喆指出,臨牀上骨鬆與癌轉移病人常會使用雙磷酸鹽類或者單株抗體類等抗骨吸收藥物

李正喆指出,骨質疏鬆症使用抗骨吸收藥物發生齶骨壞死副作用約在萬分之1至萬分之5間,癌轉移患者使用抗骨吸收藥物發生齶骨壞死風險,在1%至5%間,比例都不高,但部分牙科診所醫師擔心「(患者齶骨壞死)就會發生在我身上」,只要知道病人在使用抗骨吸收藥物,就不敢治療,一律轉診大醫院。

李正喆指出,以他20多年治療相關患者經驗,收治齶骨壞死約1300例的患者,這可能是全世界單一醫療機構最大的齶骨壞死資料庫,用藥中接受轉診過來拔牙病人更有數千例,他想提醒一般補牙、洗牙與矯正牙齒,患者發生齶骨壞死風險微乎其微,基層牙科醫師不需對使用抗骨吸收藥物的骨鬆、癌轉移患者一律拒絕。

李正喆指出,雖然骨鬆與癌轉移患者在使用抗骨吸收藥物期間,做植牙、拔牙等牙科外科手術,齶骨壞死機會提高3至9倍,但牙醫師都會依病人情況,做短暫停用,之後一定要回歸骨鬆與抗癌療程,以骨鬆患者爲例,若發生髖骨骨折,1年臥牀引發心肺衰竭死亡率,可達1成5至2成。

再者,李正喆也建議,有在使用抗骨吸收藥物的患者,到牙科就醫時,也要告知用藥史,以利牙醫師做合適治療計劃,平日也要做好維護口腔衛生工作,每3到6個月,定期回牙醫處回診,否則嚴重牙周病,也可能會產生自發性齶骨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