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次震不停!45秒「羣震地圖」發現一條線:向西南花蓮市延伸
▲340次震不停!「羣震地圖」發現一條線。(圖/天氣風險公司)
206花蓮大地震後餘震不斷,天氣風險公司整理了所有地震資料,分析出「花蓮地震地圖」,觀察到2個現象:規模6.0強震後,大多數餘震呈現「一條線狀」集中在主震的西南側,往花蓮市區分佈;隨着時間越久,次數也越來越低。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8日晚間也觀測到,已經整整2小時沒有地震,是主震後首見,可能代表着地震序列的能量衰減加快,餘震或許可以縮減到10天左右。
天氣風險公司7日晚間透過臉書粉絲團公佈資料分析圖,指出花蓮強震後,觀察到餘震2個現象。一、大多數餘震都在主震西南側,有一路往花蓮市區分佈的情況,但沒有越來越往南;花蓮市東側外海,也有發現一條線狀的餘震分佈。二、隨着時間距離主震越長,餘震次數越低,7日下午甚至有餘震空檔,但之後又開始發生,規模沒有明顯變化。
▲6.0強震震倒4棟大樓,高達247起餘震有向西南往花蓮市延伸情況。(圖/記者張一中攝、NCDR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記者林宜潔制)
8日天氣風險並接着整理出花蓮強震事件,所有地震、餘震資料,以發生時間做成動畫,可見4日5.8最大前震之後,大大小小余震集中在北方,6日6.0主震往西南側發展,接着往花蓮市陸地延伸,其中規模5以上,紅色至紫色的震央點則大多集中在外海。
對此,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8日晚間發表觀測資訊,根據統計,主震之後到8日深夜11時30分,已經有247起的餘震,當中5起達到規模5以上。在主震之前則已發生95起有感地震,同一序列大大小小地震個數已超過340起。主震之前有如此頻繁的有感前震,可說是臺灣地震史以來從未碰過的狀況,而餘震也是僅次於921的紀錄。
不過,餘震發生的頻率與強度已經開始有了變化,代理主任陳國昌指出,8日晚間7點前,餘震情況和7日相差不遠,稍微少了一點;但從7點以後一直到9點都沒有監測到餘震,整整2個小時沒有地震,是主震後沒有的情況,相當的特殊。
陳國昌認爲,這可能與7日深夜規模5.7的餘震釋放大量能量有關,不過還是要繼續觀察,若9、10日也有同樣的趨勢發展,那麼地震序列的衰減幅度就開始變大,或許10天左右就會接近尾聲,明顯的餘震不會持續到2周甚至1個月那麼久。
臺灣東部地震研究中心主任張文彥受訪時分析,因米侖斷層是由北往南明顯破裂,錯動後引發大地震,周圍地層都會變得不穩定,造成鄰近震央的餘震陸續發生,逐步往南方延伸,北邊也有,只是相對較少,並不是震央轉移,資料看起來都屬正常現象,且因主震規模較大,隨後的餘震也會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