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億美元併購開啓20年全球化,楊元慶解讀聯想出海方法論

記者/楊松 編輯/ 江昱玢

2000年,楊元慶帶領團隊前往美國,拜訪了包括微軟、英特爾、惠普、思科等高科技企業。

在加州圓石灘,團隊下定決心,要在十年內,將聯想打造成爲一家名副其實的全球化企業。

“爲了實現這個理想,聯想嘗試過不同路徑,比如自建式發展,幾經探索,最終在2004年,通過併購IBM PC業務的方式,正式揚帆出海。”

10月30日,聯想集團與新浪財經、中信出版集團、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智庫聯合主辦的“領航者征途:2024中國企業高質量出海論壇”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回顧聯想全球化的起點——

20年前,聯想以30億美元,收購了百億美元規模的IBM PC業務。

這場併購,被形容是“蛇吞象”。聯想團隊迎難而上,不斷探索整合路徑。

例如,爲了在併購後避免員工流失和客戶流失風險,過渡期內,聯想和IBM的產品、品牌獨立運行,待業務穩定後,才根據不同品類特點深入整合。

實現真正的全球化,併購是起點,整合纔是關鍵。

在楊元慶看來,整合不僅是財務報表的合併,更涉及從產品、品牌到供應鏈、組織文化等各方面的系統性整合,複雜度極高。

成功整合併購IBM業務後,聯想的出海路徑逐漸清晰,也沉澱下更多的經驗與方法論。

演講中,楊元慶首度提煉聯想全球化20年的實戰方法論,即全球供應鏈、全球研發體系及全球市場營銷體系三大關鍵支柱,以及數字化與ESG兩大基座。

“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上發展壯大的基礎,一定是紮根中國。回看過去20年,聯想不僅對外拓展,更是對內賦能。”

楊元慶表示,聯想約80%的生產製造、70%的研發人員和60%的員工,都佈局在中國大本營。

深耕海外市場,聯想有效地整合全球資源,實現對國內市場的有力回饋。

楊元慶認爲,光“走出去”是不夠的,中國企業還需要加速“走進去”和“走上去”。

他提出了三點建議:重視通過本地化產品創新,構建全球知名品牌;重視通過貼近本地市場,構建韌性供應鏈;重視通過合作共贏,塑造當地市場企業公民形象。

主動全球化20年,爲聯想帶來了年營收18倍以上的增長,也讓其被視爲“中國企業全球化領航者”。

當下,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等相關企業加速出海,亟需前行者的實踐經驗。

此次論壇上,中信出版集團發佈《出海:聯想全球化20年實戰方法論》。

其由知名媒體人、人文財經觀察家秦朔主編,財經作家劉利平撰寫,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會計學教授許定波擔任學術顧問,全面覆盤聯想集團20年全球化歷程,再現中國民營企業出海的難點與要點,爲出海企業提供了具備可行性與實操性的建議指導。

楊元慶表示,聯想是全球化的受惠者與推動者,“將持續發揮自身優勢,助力中國企業走向世界,推動中國與全球市場的互聯互通、價值共享、共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