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後出海要謹慎
每當有人問我應不應該到海外去發展,大部分情況我是勸退的,其實,對於出海的利與弊,我也是後知後覺。但在東南亞生活了2年之後,我愈發能感受到,出海並不是簡單的業務出海,而是你和你的所有出去了,不誇張地說,其程度僅次於移民。
一
先說一個結論,30歲以上的普通打工人,絕大多數不適合出海發展。
因爲出海發展,到最後結果只有一種,就是你必須在海外留下來。
沒有第二條路。
這種感受不亞於移民。
我知道很多人出國,是這麼想的,我掙到錢就回國。
但是,做海外生意,無論你去哪個國家,實際上你都是在圍繞當地的需求做生意,你需要了解用戶,瞭解當地的社會環境,瞭解市場競爭關係等等。這些要求你對本地要有比較深的洞察纔可以。
洞察怎麼來的,你肉身都不在海外,你不可能真的理解。對市場的理解,感受,敏感度,比你過往經驗要重要的多得多得多。
我在出國的第一年感受還沒那麼強,現在,當我在東南亞生活了兩年之後,我才發現,我已經是非常難回國了,越想做深,越離不開。
事實上,那些抱着短期出國賺大錢的心態出去的人。大概率一沒掙到錢,二會發現就業競爭力變弱。
從履歷連貫性來說,海外沒成回國內就業,就現在國內的就業環境來說,人才本來就是很飽和的,你海外的一大串經歷和國內業務無關的話,很有可能會被挑戰。
至於直接去海外創業的,99%是賠錢的。
一出去海外就掙到大錢,這是萬萬不可能的!!沒虧到只剩褲衩,已是萬幸。
二
事實上,所謂出海,海外第一波拿到結果的,都不是中國過去的正規軍。
而且,他們中極少極少是新進入本地市場的人。都是本來就在海外的“老人”。
要麼,當地呆了五年十年甚至更久的中國人,土生土長的本地人、華僑,長期在海外的華人......他們瞭解用戶,懂本地的規則,能鏈接國內的供給,還能學習,能吃苦。他們在早期的綜合優勢更強,只要補上一兩個板,就能順着平臺發展紅利支棱起來。這裡面,可能有很多你都壓根沒在中國的媒體上見到過。
再跟大家說個事實。
在我所知道的新出海的朋友裡,在一年內,90%以上回國了,或者做海外項目做着做着銷聲匿跡了,原因是發現海外根本沒有想象中好做,信心也就隨着時間逐步瓦解了。
而堅持留在海外的,除了要經歷業務上的挫折,家庭這部分的代價很大。如果沒有舉家遷移到海外,或者和當地人結婚,剩下的都是喪偶式婚姻,長期分離。伴侶小孩都顧不上,更不要提父母了。
所以,普通人的出海,不是隻是業務出海,而是一個家庭,乃至整個人生的重新規劃。
三
此外還有很多隱藏的出海代價,它們都不致命,但很磨人,比如:
海外的孤獨感,社交關係的重組,飲食習慣改變,生活變得不方便,匯損,語言障礙等等。咱們在國內不用遭的罪,在海外都得受。生活上,最基本的充話費,辦張銀行卡,合法取錢,網購東西,都會困擾你。
所以,當海外新鮮感過後,靠什麼支撐?
我這兩年在東南亞的感受,可以說是我的生活完全變了,就像一輪大換血,變得很漂泊,完全沒有家的概念。住一個地方,扔一波東西,因爲跨國運東西真的很貴,上個月走國際快遞,從胡志明寄一把鑰匙去吉隆坡,300塊。給朋友寄個禮物,禮物800塊,運費1200。得,能不寄就別寄了。
在海外,也不敢生病。我在泰國二陽,去私立醫院做個核算檢測,1200,醫生和我語言不互通,我們是靠電話接入第三個人來解決語言問題的,私立醫院配備這樣的語言翻譯服務。後面當地朋友告訴我,在泰國看病,你得買保險,有了那個保險,纔不會花那麼多錢。
所以你看,其實海外生活,沒有想象中那麼爽的。
說真的,我也在不順時,脆弱時,某些個瞬間,動過回國的念頭,但也只是一瞬間的搖擺。因爲我要的東西,目前來說,只有在海外才能實現。
我出海的第一目的,還是成就驅使,希望能在某個領域裡成爲最頭部的那一撮人。成爲一個有更高價值的人,能給別人帶來更多正面影響的人。鑑於這個目標,我一定會選擇新賽道,這纔有可能有機會成。
事實上,我出海後,雖然還沒有拿到一個很大的結果,但小結果拿了不少,也的確得到了更多的機會,和更高的資源對話的機會。
我也從市場反饋中,看到自己正在變得更加值錢。
四
我的價值觀決定了,安全舒適穩定但喪失想象力,和動盪但充滿希望和機會的生活,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
當然這只是我的想法,每個人的價值觀是不一樣的,想要的東西也是不一樣的。而且同一個人,在不同階段的想法和需求也是不一樣的。
假設你想要出海發展,我覺得這裡面有三個關鍵的問題需要仔細想一想:
你爲什麼要出國發展?
你最想得到什麼?
你可以最大程度失去什麼?
再上升的話,就只剩一個問題:
你爲什麼而活?
每個人生來不同,爲什麼到最後大家會是相似的生活軌跡,甚至想法、需求會變得高度一致。這很奇怪。
你知道自己是誰麼?你真的是想這麼過麼?
我覺得每個人去挖掘自己,想辦法綻放自己,努力爲自己創造適合自己生長的環境,纔是真正對自己生命負責的表現。
真正的自由,會在我們看清自己,接納自己,接納一切無常時到來。
五
出海,只是實現自我的一條路,一個通道。
但,出海後,我確實變得更加能做自己了。
脫離了國內的媒體環境、職場環境、社會環境,我不需要在那樣一個環境之下去做無意義的卷,和走和他人一樣的道路。我在環境層面,獲得了一些自由。
並且,中肯地來說,如果沒有這兩年的冒險,我不會有對東南亞這片土地這麼立體的視角,不會認識這麼多有趣的朋友,也不會找到心心相惜的戰友。對海外信息的掌握、理解,人脈關係,都是在這兩年間建立起來的。
而要想做得深,要想做得久,想要更高的成就沉澱,還得在那個地理位置上繼續深耕。
在本地呆着,有點耐心,培養眼光和手感,對行業的手感,對流量的手感,直至能夠做到行業上游。
當有一天你可以比別人快半拍看到,快半拍做出反應。散落的珍珠,自然能串成一串閃耀的項鍊。
重點是,不斷嘗試,覆盤,積累。順勢而爲,在對的方向上,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