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研究生騙奶奶,稱要出國留學幾年,母親聽後哭成淚人
2019年,29歲的上海交通大學碩士張迪,騙奶奶說:“奶奶,我要出國留學幾年。”母親聽後傷透了心,他卻被評爲"2019年感動瀋陽人物“。
著名歷史學家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說:“人生終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
張迪的這個決定,就可稱之爲泰山。因爲自從我國2010年啓動自願捐獻器官工作以來,成功捐獻的案例只有一萬多例,而其中就有張迪。
張迪1990年,出生於遼寧瀋陽的一個普通的家庭,是家中的獨生子,家庭並不富裕。
父母爲了給他更好的生活條件,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外出打拼,小張迪是跟着奶奶長大的。
奶奶很是疼愛這個唯一的孫子,但並沒有驕縱他,被“隔輩親” 包裹的張迪,反而特別懂事乖巧,跟奶奶的感情也是格外的深厚。
上學後,張迪學習成績也沒讓在外打工的父母操過心,異常優越,是班上雷打不動的第一。
他家的牆上,總是掛滿了他獲得的各種證書和獎狀,可謂名副其實的學霸。
每當家中來了客人看着獎狀對他連連誇讚的時候,奶奶的臉上總是洋溢起幸福美滿的笑容。
張迪不失所望,高考中一舉考上了東北大學,全家人都以他爲傲。
在大學的四年裡,張迪也沒鬆懈,總是把自己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的,上課、自習、圖書館,永遠三點一線。
所謂天道酬勤,大學畢業那年張迪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上海交大,成爲動力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
2018年,張迪終於碩士畢業了。憑藉着優異的成績,手握多家公司的offer,最終他入職了上海計量研究所,成爲一名科研人員。
從一個留守兒童,到碩士生,寒窗苦讀了二十餘載,終於苦盡甘來,前途無限。
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帶父母和奶奶一起去旅遊,去看看他們從未見過的世界。然而,就在張迪以爲幸福即將來臨時,生活卻給了他重重一擊。
他的手上突然多了幾個小紅點,剛開始他只是以爲被蚊蟲叮咬的,可過了幾天,紅點越來越多。他以爲得了皮膚病,就買了點藥膏塗抹。
然而幾天過去紅點一點沒有好轉,還開始頻繁的發燒,已經嚴重影響了他的工作效率。張迪這纔有了不好的預感,趕緊到了醫院檢查。
沒想到,檢查結果出來後,醫生告訴他說:“你這是急性白血病,治療難度很大,需要長期住院治療。”
張迪頓時如當頭一棒,自己纔不到30歲,從未過度操勞,更無煙酒嗜好,怎會突然得了急症?
他有些難以置信的看向醫生,但張了張嘴卻又不知道該說些什麼,畢竟結果躍然紙上。冷靜下來後,他開始思考後續治療的事。
瞭解到,急性白血病是一種造血幹細胞異常增生的惡性疾病,會引發血液中白細胞的不正常增多。
該病的發病率十萬分之一,如果不接受骨髓移植,最多隻能活三個月。
醫生說:“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進行骨髓移植手術,但捐的人少,等着治療的人很多,都在排隊,希望渺茫,最好是親屬配型,成功的概率高很多。”
一開始張迪並沒有告訴父母,怕他們擔心,先住院治療,等待骨髓捐獻。但是一個多月過去了,配型沒有進展,病情卻惡化了。
醫生說:“你還是趕緊通知家人吧,再不進行骨髓移植,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思來想去,張迪還是將自己生病的事情告訴了父母。母親一聽兒子因白血病已住院一個多月,母親頓時哭得泣不成聲。
而父親則迅速訂了票,與母親連夜趕往了上海的醫院。老兩口聽了醫生的話後,立馬毫不猶豫的進行了骨髓配型檢測。
萬幸的是,父親和張迪的骨髓相匹配,立馬進行了骨髓移植手術。手術很成功,張恆終於重獲了新生,一家人喜極而泣,經過調養後,回到了工作崗位上。
但不到三個月,張迪病情突然惡化,反反覆覆,再次移植加化療需要70萬,而之前手術的錢都還是借的。
張迪看着一籌莫展的父母,決定不再繼續這種徒勞無功的治療。
於是和父母說:"爸媽,與其在痛苦中掙扎幾個月,不如做點有意義的事,也許我的身體能幫助醫學進步,救更多的人,你們說了?"
後來張迪的父親說:“他是個很有抱負的人,但自從得了這個病,他覺得自己失去了通過工作回饋社會,和回饋那些幫助過他的人機會。
因此決定捐獻自己,爲醫療研究貢獻力量。”
4月26日,他放棄治療後,簽下了《遺體捐獻志願書》,說:“我寧願放棄低質量的生存,那樣的生存不是我想要的。”
但唯有一件事,他始終放心不下,那就是一手把自己帶大,如今已經八十多歲的奶奶。
怕她經受不住這個打擊,就跟奶奶說:“奶奶,我交大碩士畢業了,要去國外留學了,以後不能常跟你聯繫,您要照顧好自己。”
母親早已哭成了淚人,他愧疚的說:“爸,媽,兒子不孝,還沒給您們盡孝了,就走在了你們前面,讓你們白髮人送黑髮人。
希望你們今後好好生活,身體健康,白頭到老。”
之後帶着對父母的眷戀和奶奶的不捨,眼淚劃過臉頰,永遠地離開了...
2019年,張迪被評爲“感動瀋陽”十大人物之一,當他的事蹟被播放出來,現場觀衆無不動容。
因爲我國每年都有150萬患者,需要做器官移植,但只有約1萬人能有移植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