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前臺大副院長首推安寧照護反彈大 如今臺灣臨終照護亞洲之冠 83歲「善終菩薩」是推手
圖/今週刊提供
陳榮基推動安寧醫療幾10年了,到現在仍親力親爲,路有點走不穩了,卻還堅持親自參與安寧醫療的各種活動,到現在也仍在看診。
說起推動善終目標,他更是鏗鏘有力,一點也不像耄耋之年的人。
陳榮基83歲了,耳朵上掛着助聽器,有時需要旁人幫忙大聲複述,才聽得見提問。對外界的聲音有些鈍了,當他說起自己理念時,卻氣也不喘,一說就是兩個小時,看不出一點老態。人稱「安寧舵手」的他,是本屆總統文化獎人道奉獻獎得主,他1994年成立蓮花基金會(原稱佛教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隨後推動安寧緩和醫療,強調要讓臨終病患善終。
蓮花基金會成立27年以來,積極推動臨終關懷,從拍攝紀錄片《最後的禮物》、廣告片《選擇不急救》發揚善終概念,到實際走進醫院,推動安寧志工,並設計醫院評鑑,促使各級醫院建立安寧醫療;立法院討論《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和《病人自主權利法》時,基金會也提供正確資訊,扮演重要推手角色。
全臺現有74醫院設安寧病房
曾經,它等於醫療失敗、不孝
善終概念目前已被臺灣醫界與大衆普遍接受,全臺共有74家醫院設有安寧病房,不少末期患者能真正達到「壽終正寢」,而不是在CPR急救、插管治療的一片慌亂中匆匆離世。但在90年代,「安寧照護」被視爲醫療的失敗,是陳榮基多年來帶領蓮花基金會持續與社會溝通,才逐漸去掉這項概念的負面標籤。
安寧一詞源於《聖經》,原本指在教堂裡設置一個房間,提供去朝聖的人休息,1990年馬偕醫院借用此義,引申爲照顧癌症臨終病人設施的名稱,成立全國第一間安寧病房,並推廣安寧醫療觀念,但在當時的臺灣沒有引起太多回響。
陳榮基也是在1994年,接獲馬偕醫院安寧照顧基金會邀請,到日本參觀安寧照顧機構,才初次接觸安寧醫療概念。
「我們去國立癌症研究中心東醫院,看到他們竟然在綠地上蓋了一層樓,總共有36牀,每個病房的落地窗都可以看到花園,窗旁邊就是門,病人門一開就有草地。」陳榮基回憶當時所見仍語帶興奮,「我很震撼,覺得臺灣一定也要做,對病人來說,這纔是好的臨終狀態。」
回到臺灣,時任臺大醫院副院長的陳榮基,建議醫界龍頭臺大醫院也設置安寧病房,「大家看到臺大做了,自然就會想跟上。」理想藍圖鋪在眼前,但起初的遊說過程並不順利。
當時的阻力比想像中巨大,第一個出聲反對的是加護病房醫師,因爲他們所受的訓練相信,若不經搶救、讓病人死在眼前,就是醫療失敗;但陳榮基認爲,絕症病人的死去並不代表失敗,如果不能協助病人安詳地往生才叫失敗,雙方一度毫無交集。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週刊》(第129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