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明天會更好?
(示意圖/達志影像)
有一首在臺灣需要激勵的年代很流行的歌叫做〈明天會更好〉。此時此刻,在2024年的第一天我思忖着,2024年會更好嗎?抑或我們必須相信即將迎向的這一年會更好。而我們有理由相信嗎?
全球各大媒體都在預測2024年。記者不是預言家,現在卻端起了水晶球。英國《金融時報》在對今年的預測中率先指出,該報對2023年的世局預測只有3項不準確,全然遺忘對2016年英國脫歐和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對世局影響巨大深遠的兩大政治事件徹底的誤判。新聞工作者在第一線通常有更多收集資訊和現場觀察的機會,但閱聽大衆永遠不能失去個人傾聽閱讀和判斷分析的能力。
面對2024年,我們可以看到普遍受到關注的重點有以下數項:全球逾70國今年舉行大選、俄烏戰爭如何終結、以巴衝突是否擴大、全球經濟趨勢能否穩健前行、人工智能會跑多快和帶來什麼影響。英國政治歷史學家保羅‧甘乃迪在1987年就已指出,單極時代將結束,世界已進入多極化時代。但誰會是贏家呢?
包括臺灣在內,美國、英國、俄羅斯、印度、墨西哥、南非等國都將在今年舉行選舉,臺海局勢讓臺灣本次大選再度成爲國際焦點。與過往不同的是,俄烏戰爭讓各界對中國是否會對臺動武異常警戒。臺灣對大陸一貫的文攻武嚇、國際孤立不陌生,經濟誘惑、政治滲透,包括輿論影響則是臺灣朝野面臨的挑戰。臺灣人此刻更需要養成自覺和判斷能力,確保在多極化時代臺灣是下棋者而不是棋子。
然而,真正令人屏息的是美國大選,川普若重返白宮,對全球的衝擊將是災難性的破壞。現今是一個虛無主義橫掃的時代,但尼采的虛無主義是有犁的作用,翻地爲更豐厚的成長,不僅只是川普式的推翻和破壞。
俄烏戰爭到今年2月就滿兩年了,這場戰爭該如何了?在這場戰爭中,烏克蘭像是一個慢慢失血的患者,仰賴歐美輸血。歐盟和美國未來這一年仍會支持烏克蘭對抗俄國,但終戰依然必須透過談判。這將不會是件容易的事,烏克蘭可能必須割地換和平。
以巴衝突最令人憂心的是擴大到中東其他區域。目前的發展看來,華盛頓和德黑蘭方面對介入和維控以巴戰火延燒成爲區域衝突均抱持審慎的立場。2024年這是一個最不確定的衝突之一,在巴勒斯坦的哈瑪斯之外,黎巴嫩的真主黨和以色列的衝突持續升溫的機率依然高。
在全球經濟上,與2023年相較,一般普遍抱持樂觀態度。2023年是全球歷經病毒大流行和俄烏戰爭衝擊,經濟上呈現出超乎預期具強韌性的一年。《金融時報》認爲,儘管未來一年仍將面臨諸多挑戰,但2023年的經濟韌性爲2024年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撇開所有的數據和分析,如果幸福真如心理學家認爲的是現實超出預期的產物,我們對2024年的展望應是審慎樂觀,接受脆弱艱困和未知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的事實。如此,即便現實不如預期,也會更有韌性面對現實,迎向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