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豪華退場,平替上桌 | 2024·大覆盤
2024年,商業社會發生了太多的故事。在這其中,普通消費者最有體感的,大概率是有關“平替”的故事。
這一年,中國蟬聯全球汽車最大出口國,比亞迪一個月賣出的汽車就超過了50萬輛;華爲各類終端產品全面迴歸,一度超越蘋果成爲中國最暢銷的手機品牌;618,據天貓發佈數據,徠芬的高速吹風機成交榜排名第一。
以上,是故事的一面;而故事的另一面,則顯得不那麼樂觀。
同樣是這一年,傳統汽車豪華品牌BBA(奔馳、寶馬、奧迪)的在華銷量均呈現下滑趨勢;蘋果手機的季度銷量,四年來首次跌出中國前五;戴森,2024年上半年高端吹風機市場的線上市場份額降至7%,在高速吹風機的銷量榜單中跌出前六。
“不是×××買不起,而是×××更有性價比”,成爲“平替”人的生活方式。在《新週刊》的年度總結上,“替”被選爲了2024年的年度漢字。電影製作人譚飛稱,“與其對不確定性感到焦慮,不如多從自身出發考慮問題。時代的發展變幻無窮,但無論怎樣‘替’,每一次替換的本質,都是在尋找更適合當下的活法和未來的去處。”
汽車平替,登堂入室
2024年,汽車市場的競爭烈度進一步上升,甚至可以用“絞肉機”形容。
前11個月,中國汽車零售量超過了2000萬輛,是近7年的最高點。造就這一切的,顯然與燃油車關係不大,而是衆多新能源汽車品牌的努力。同一統計週期內,中國純燃油車的銷量是1000萬臺,同比下滑了15%,這已經等同於2011年的水平。
而包括增程、混動和純電在內的汽車銷量,據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預測,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預計可達1300萬輛,2025年銷量將在此基礎上增長30%至1650萬輛,在總銷量中佔比超過50%。
此前主管部門制定的行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35年新能源汽車要成爲新車市場主流,即新車滲透率超過50%。這意味着,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提前十年達成了目標,在此過程中市場輪換的殘酷程度也由此可見一斑。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自主車企在15萬元及以下市場基本完成對合資車企的替代。2024年前11個月,主流合資品牌累計銷售新車554萬輛,比去年同期少賣了109萬輛。更爲關鍵的是,傳統豪華品牌的中國市場地位,正變得岌岌可危。
前11個月,包含進口車在內,奔馳、寶馬和奧迪分別在華賣出63.7萬輛、61.8萬輛和59.7萬輛,分別同比下滑9%、15%和4%。
根據截至9月30日的財報,梅賽德斯-奔馳三季度銷售額345.3億歐元,同比下降6.7%,低於預期;淨利潤17.2億歐元,同比下滑53.8%。利潤下滑主因之一是中國市場表現不佳,第三季度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爲17.07萬輛,同比減少13%,是全球降幅最大的市場。
同時,寶馬、奧迪第三季度營收則分別同比下降了15.7%、5.5%,利潤分別同比下滑了61%和91%。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豪華品牌丟掉的市場並沒有憑空消失,而是被後來者接了過去。
比如,問界M9 2024年的大定超過20萬輛,連續8個月排名50萬元以上SUV銷量榜首。過去,這個位置長期是由寶馬X5佔榜。11月問界M9銷量爲1.6萬輛,約是寶馬X5的兩倍。
理想汽車公佈的數據顯示,2024年12月,理想汽車交付新車58513輛,同比增長16.2%,再創歷史新高。截至2024年12月31日,理想汽車2024年共交付了約50萬輛汽車,歷史累計交付量爲超過了113萬輛。
小米汽車則在2024年12月31日提前公佈了“成績單”。當日,小米董事長兼CEO雷軍在跨年直播活動中透露,2024年小米汽車交付超過13.5萬輛,2025年交付目標爲30萬輛。而作爲被“平替”的保時捷,2024年前三季度,保時捷中國市場銷量同比下滑了29%。
從1984年中國第一個合資汽車品牌北京吉普開張營業,到如今國產汽車品牌全面崛起的40年間,中國汽車行業經歷了“技術引進”到“彎道超車”的完整週期。在可以預見的2025年,汽車行業的國產替代也將會更加激進。
家電界的愛馬仕,走進窄巷
在數萬億元的巨大市場裡,汽車平替所引發的品牌輪動都顯得如此劇烈。那當這一動作發生在規模更小的家電市場時,高端品牌面臨的則是事關生死的退場。中國市場的戴森,正在經歷類似的時刻。
回溯戴森的過往,這家公司此前確實憑藉着技術創新,在中國高端家電市場贏得了用戶青睞。
2009年,無葉風扇的發明第一次讓戴森進入消費者視線。2016年,憑藉着11w轉高速馬達技術,戴森Supersonic吹風機迅速席捲了中國的吹風機市場。彼時,戴森幾乎是以一己之力,完成了對中國用戶的吹風機消費升級教育。戴森售價達數千元的高速吹風機,成爲了吹風機市場iPhone般的存在。
2016年,戴森在中國市場的營收增長244%。此後兩年,戴森年銷售額連續突破百億,多年在高端吹風機的市佔率中排名第一。直到2021年徠芬出現,高速吹風機的市場被徹底改變。
同樣是轉速高達11萬轉/分鐘的無刷電機,徠芬一入場就把價格定在了599元,僅爲戴森Supersonic價格的20%左右。之後,抖音上《吊打戴森的吹風機爲什麼做不大》的短視頻一夜爆紅,此條視頻獲得了超2億的播放量。徠芬,從此進入大衆視野。
對話中,前紅杉資本合夥人王岑問的質疑,徠芬究竟哪裡超越了戴森?徠芬創始人葉洪新表示:“全面超越,風力更大、噪音更小、價格更便宜。”
這段視頻錄製在2021年12月,當時徠芬的月銷售額700萬元。次年,這家公司平均每個月銷售額都在1億元以上。2024年618期間,徠芬在全網的銷售額已突破5.3億元,同比增長60%,其中高速吹風機銷量突破了105萬臺。公開數據顯示,徠芬吹風機的線上份額銷量已經超過了60%
反觀戴森,據中金公司所發佈的研報顯示,2023上半年戴森旗下的吹風機產品的線上銷售份額,已經從巔峰時期的30%下滑至12%,2024年上半年更是進一步跌至7%。高速吹風機銷量榜單中,戴森已經跌出前6位。
而在排名在戴森之前的吹風機品牌,幾乎都是以“戴森平替”爲口號的國產吹風機。甚至在馬達等核心技術上,國產吹風機已經表現出了超越姿態。
以追覓韶光Pro爲例,其電機轉速達到11.5萬轉/分鐘,同時,風速達到72m/s,最大噪音在75db,而戴森的風速爲45m/s,最大噪音在80db。更多功能性的創新上,追覓還推出了“可摺疊”的高速造型吹風機,整機重量僅300g。追覓旗下的首款頭皮護理吹風機D10,首發價3299元,這已經接近於戴森吹風機的高端系列定價了。
除此之外,戴森唯一表現亮眼的吸塵器產品,也正在被掃地機機器人、洗地機取代。
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24年1-9月,吸塵器線上市場規模爲24.9億元,同比下降1.31%;線下市場規模爲1.62億元,同比下降15.61%,成爲中國清潔電器市場唯一未能實現規模增長的品類。
而截至2024年11月30日,國內掃地機線上、線下銷量分別實現392.05萬、18.07萬 臺,同比+35%、 +112%。行業線上均價3282元,同比+3.05%,線下均價4710元, 同比+6.6%,呈現量價齊升的趨勢。在這一領域,基本都是科沃斯、追覓、小米等國產品牌的優勢所在。
多重夾擊之下,戴森這個家電行業的“愛馬仕”也開始展開自救。戴森公司對外宣稱,鑑於其全球重組戰略,將在英國進行大約1000人的裁員,這大約波及了三分之一的員工。
AI,成爲了手機行業“分水嶺”
相比於汽車和家電行業,手機市場的平替可以說是由來已久。自蘋果誕生以來,幾乎所有的國產手機都在想方設法拿到更多蘋果的份額。2024年,這場持續十餘年的平替行動,終於有了一些明顯進展。
2024年上半年,幾乎可以稱之爲蘋果在中國市場的“最至暗時刻”。
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發佈的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iPhone在中國的銷量下降19%,這也是2020年以來最差季度表現。 在中國市場,2024年第一季度國內手機激活量排名中,蘋果僅爲第四,激活量1056.9萬臺,同比大跌20%。
二季度,蘋果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進一步下滑。Canalys和IDC分別發佈的報告顯示,iPhone出貨量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首次跌出前五。但是,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的整體出貨量同比則增長了10%,一共賣出了超過7000萬部智能手機,華爲和小米的出貨量均取得了雙位數增長。
伴隨着中國市場持續的銷量下滑,蘋果在二級市場的股價也一路走低。從2024年年初到4月底,蘋果股價最大跌幅一度超過16%。整個4月,蘋果股價累計下跌約14%,創下2013年1月以來最差月度表現。
蘋果遇挫之際,華爲手機迴歸市場的速度,則超出了市場預期。
根據市場分析機構Canalys發佈的報告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市場時隔兩年首次回暖,出貨量與去年同期持平,達6770萬臺。其中,華爲經歷了13個季度,重奪中國大陸市場第一,憑藉Mate及nova系列熱烈的市場反響,出貨量達1170萬臺,市場份額達17%。
“中國市場在年初的增速仍低於全球11%的復甦速度,給予華爲搶佔市場份額的空間,迅速奪回桂冠。Mate 60系列的生產及供應短缺問題,在第一季度逐漸得到改善,成爲推動華爲整體增長的重要因素。”Canalys高級分析師朱嘉弢表示。
除了銷量之外,生產式AI也正在成爲國產手機改變戰局的新機會。
IDC稱,預計2025年中國新一代AI手機市場出貨量達到1.18億臺,同比增長59.8%,整體市場佔比達到40.7%。Canalys預測,2024年全球市場AI手機滲透率達到17%,2025年更多中高端機型將配備更強大的端側AI能力,推動全球市場滲透率達到32%,出貨量接近四億臺。
早在2023年,華爲率先將大模型接入手機,使得手機可以執行文本生成、知識查找、資料總結、智能編排、模糊/複雜意圖理解等複雜任務。之後,包括小米、榮耀、vivo、OPPO和三星都迅速跟進,選擇在智能手機產品上增加各種AI功能,以此來提升產品的競爭力。
在主流手機廠商此起彼伏的AI競爭中,蘋果是最後入場的。2024年6月,蘋果纔對外披露了Apple Intelligence的更新計劃。
按照計劃,蘋果試圖用生成式AI技術徹底改造Siri虛擬助手,新系統將首次允許Siri控制應用程序內的所有功能。Siri的這一變化,需要使用大語言模型進行iOS的系統底層改造,OpenAI則會幫助蘋果實現這一切。
而在中國市場,由於OpenAI並未進行備案和上市,蘋果急需在2025年全量推送Apple Intelligence前,找到合適的中國大模型廠商進行合作,才能讓iPhone保持持續競爭力。但是,這一切似乎並沒有簡單。
據The Information報道,在蘋果和百度的合作中,百度的文心大模型在理解提示詞和對iPhone用戶提出的常見場景做出準確迴應方面,遇到了困難。同時,百度希望能夠保存、分析iPhone用戶的數據,以此進一步優化AI模型,但蘋果不願意這麼做,它不希望把用戶數據用於AI訓練,雙方出現分歧。
更爲關鍵的是,在與OpenAI的合作中,蘋果不需要向其付費。而在與百度的合作中,蘋果必須向後者支付使用文心大模型4.0的費用,而且還同意承擔成本,以便重新訓練和調整模型。
摩根大通的分析師Chatterjee表示,蘋果可能會採取“靈活”的方式,與百度以及中國其他較小的公司建立合作伙伴關係,從而使它們“更有機會獲得批准”。而由於更多不確定性因素,Apple Intelligence在中國的推出時間推遲到 2025 年下半年甚至更晚。
此外,根據CNET的一項調查,大多數智能手機用戶更關心電池壽命,而不是生成式AI功能。其中,73%的iPhone 用戶聲稱新的AI功能,“對他們的手機體驗幾乎沒有任何價值”。86.5%的蘋果用戶還表示不願意爲使用AI服務付費。
這意味着,在中國市場,AI很可能會成爲國產手機與蘋果競爭的分水嶺。如果蘋果遲遲不能在中國市場上推出更具突破性的AI功能,那它的優勢和不可替代性將不再明顯。(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 | 饒翔宇 編輯 | 鍾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