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能源銷量:這場《繁花》,註定綻放

昨晚,大火的電視劇《繁花》落下了帷幕。

在意猶未盡與戀戀不捨中,我們告別了寶總、告別了爺叔、告別了李李、告別了汪小姐、告別了玲子、告別了範總……

一句“江湖再見”,不禁令人動容。

縱觀整個大結局,依舊是王家衛慣用的風格,雖然沒有原著那般悽慘與蕭瑟,但有情人終究還是不成眷屬,留下一種缺憾美。

不過,在我心中,《繁花》已經足夠封神,也讓我明白一個道理:“面對暗潮涌動的時代,只有拼盡全力纔不會被落下。”

當然,類似的道理,放在2023年中國新能源市場的身上也很適用。相比之下,與電視劇略顯悲情的基調不同,這場《繁花》迎來了最絢爛的綻放。

剛剛過去的365天,相信所有從業者都在感嘆,電動化轉型的速度真的遠超想象。每一個細分板塊,無一例外都在上演着“推翻舊秩序,建立新王朝”的精彩戲碼。

而隨着乘聯會正式公佈終端成績單,一切都變得蓋棺定論。

新能源車,站起來了

此刻,如果要爲中國新能源市場扣上一個恰如其分的關鍵詞,“創造歷史”一定是最好的形容。

作爲論據,縱觀2023年12月,新能源乘用車生產量達到109.5萬輛,同比增長45.4%,環比增長10.5%;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110.8萬輛,同比增長47.5%,環比增長15.3%;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94.5萬輛,同比增長47.3%,環比增長12.1%;新能源乘用車出口量達到10.2萬輛,同比增長39.8%,環比增長19.4%。

毫無疑問,我們收穫了一場多維度的大獲全勝。

更加令人興奮的是,2023年12月新能源車廠商批發滲透率達到40.8%,較2022年12月33.8%的滲透率,提升7個百分點;新能源乘用車零售滲透率達到40.2%,較去年同期29.6%的滲透率,提升10.6個百分點。

也恰恰有了如此強勢的單月表現支撐,2023全年新能源乘用車累計生產量達到892.0萬輛,同比增長33.7%;新能源乘用車累計批發銷量達到886.4萬輛,同比增長36.3%;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零售銷量達到773.6萬輛,同比增長36.2%;新能源乘用車累計出口量達到104.8萬輛,同比增長72.0%。

同時,2023全年新能源廠商累計批發滲透率達到34.7%,同比增長6.6個百分點;新能源乘用車零售滲透率達到35.7%,同比提升8.1個百分點。至此,可以說也順利完成了乘聯會年初預測的目標。

而將視線進一步聚焦2023年12月,乘用車批發銷量超2萬輛的車型共有30款,前10名分別爲:比亞迪宋(參數丨圖片)家族的84,039輛、特斯拉Model Y的62,158輛、五菱宏光MINI的50,561輛、比亞迪海鷗的50,525輛、五菱繽果的48,979輛、比亞迪秦家族的46,394輛、大衆朗逸的42,203輛、比亞迪元家族的41,681輛、比亞迪海豚的36,514輛、日產軒逸的33,329輛。

從中能夠發現,新能源車已經牢牢佔據8個位置,並且包攬了前6名。而整個2023年,比亞迪憑藉300萬輛新能源車的強勢輸出,成功戰勝南北大衆,站上了整個中國車市的塔尖。

另外,值得分享的是,2023年純電動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611.3萬輛,同比增長21.9%;插混乘用車累計批發銷量達到275.1萬輛,同比增長85.1%。

毫無疑問,前一部分依舊扮演絕對根基的角色,後一部分則是中國新能源市場徹底爆發的催化劑。

反觀整個2023年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份額,純電動佔比爲69%、真插混佔比爲23%、增程式佔比爲8%。愈發可以肯定的是,我們正按照“多條腿走路”的方式,實現對於傳統燃油車的革命。

當然,看到這裡,一定會有讀者覺得:“新能源車之所以崛起,很大程度上還是由於相關政策的扶持。”

作爲回擊,更想說:“經歷了2023年的洗禮,新能源車已經順利從蹣跚學步到小步快跑,所以政策扶持不再起到決定性作用。”相反,自身產品力的愈發強大,纔是讓越來越多消費者決定買單愈發關鍵的要素。

彙總而言,“新能源車,站起來了。”

一邊廝殺,一邊盛開

實際上,試圖覆盤2023年中國新能源市場的幾大趨勢,除了卷價格、卷配置、卷智駕等幾個維度,還分別想從自主、合資、新勢力三大板塊的處境聊聊。

不可否認,以比亞迪爲首,奇瑞、吉利、長安、長城等等爲輔的傳統中國車企,經歷了過去幾年電動化轉型的陣痛後,在2023年已然形成愈發強大的戰鬥力。更爲重要的是,得益於規模、渠道、製造、銷售的優勢,更是牢牢掌握了爆款新能源車的定價權與定義權。

也基於這樣的背景,2023年合資品牌位於中國新能源市場的處境,只能用毫無存在感形容,甚至強如BBA想要賣電車,也需要終端讓利打骨折才行,更不要說本就沒有太強吸引力的其它人。

而最近,看到一種有趣的說法:“在這波槍林彈雨中,合資品牌最先倒下的便是水土不服的法系、意大利系,之後便是堅持性價比路線的韓系、美系,接下來主打經濟低耗的日系會遇到大麻煩,德系因爲奔馳、寶馬、奧迪、大衆的存在,則是血量最厚的存在,可仍遠不復當年之勇。”

綜上,還是那句話,“合資品牌躺着賺錢的日子過去了。”整個2023年,每一家都不得不面對新能源板塊開拓乏力,燃油車板塊接連失守的窘境。

繼續聚焦新勢力造車,屬於它們的洗牌無疑還在加劇。過去365天,又有人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留在牌桌上的幾位倖存者,類似小鵬、蔚來則在跌落泥潭後正在艱難爬出。

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理想借助插混的爆發開始一飛沖天,甚至威脅到了BBA的陣地。當然,來勢洶洶的跨界新勢力華爲、小米以及更多後來者,同樣漸漸露出了最鋒利的獠牙。

由此可以肯定,一場關乎未來格局的戰爭,自2023年開始正式打響。

順勢,轉換視角,聚焦已經到來的2024年。完全能夠預見,中國新能源市場仍會一邊盛開,一邊廝殺。

具體而言,只要不出太大意外,新能源乘用車批發滲透率或將逼近50%。按照全年乘用車批發銷量維持在2400萬輛左右的規模計算,新能源乘用車就會佔據約1200萬輛,光是想想就感到興奮。

但也恰恰因爲“蛋糕”的愈發誘人,每一個細分市場的競爭都會趨於白熱化。最爲直觀的體現,則是王傳福拋出的那段觀點。

“當下是快魚吃慢魚的時代,不是大魚吃小魚的時代,車企未來3-5年如果沒衝上去,就沒機會了。並且未來3-5年,車市整體或不同細分板塊會持續開打價格戰。”

是的,2024年,中國新能源市場的慘烈程度,一定會上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每一家車企,無論自主品牌也好,合資品牌也罷,想要從中分羹都必須先得脫一層皮。

最終,熬過去,才能看到這場《繁花》更耀眼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