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薪資中位數51.8萬元!半數勞工未達標 薪資差距擴大為4.12倍

主計總處今天發佈去年受僱員工薪資中位數統計,全體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中位數爲51.8萬元。情境示意圖。圖/Ingimage

主計總處今天發佈去(111)年受僱員工薪資中位數統計,全體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中位數爲51.8萬元,較前一年增加1.2萬元、2.37%;平均總薪資69.3萬元、年增3.44%,兩者增幅皆創四年來最高。不過最高薪10%薪資與最低薪10%薪資差距,擴大爲4.12倍,連續兩年拉大,顯示高薪族與低薪族薪資差距擴大。

主計總處表示,主要是前兩年產業受疫情衝擊程度不同,內需產業受傷重,但電子業則有科技紅利加持,加薪及獎金多,以致拉大高低薪差距。

111年受僱員工總薪資中位數51.8萬元,平均每月約4.3萬元,若以全體受僱員工人數817.1萬人,意味有半數、408.5萬人每月收入不到薪資中位數4.3萬元。另有68.61%、約560.6萬名受僱員工全年薪資未達平均總薪資69.3萬元,比率較110年68.31%微增。

統計顯示,111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含經常性與非經常性薪資)中位數51.86萬元(平均每月約4.3萬元),較110年增加2.37%;總薪資平均數69.3萬元、年增3.02%。若單位本國籍全時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中位數爲55.2萬元,年增2.50%;外國籍與部分工時員工薪資中位數則爲34.1萬元,年增1.53%,可見本國籍全時員工薪資增幅明顯大於外籍人士及部分工時者。

不過,以薪資差距來看,最高前10%平均總薪資爲126.1萬元,最低10%平均總薪資30.6萬元,差距擴大爲4.12倍,也是自105年起差距縮小後,近七年連續兩年差距擴大。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以近十年觀察,最高與最低10%薪資差距,102年至104年該比值由4.14上升至4.29,差距呈擴大趨勢;105年至109年因政府連續大幅提高基本工資,以致五年間差距由4.24降至4.0,差距逐年縮小;110年、111年雖持續調升基本工資,但疫情影響下,部分工時員工比重較高的內需服務業工時及薪資雙呈下降,直到111年下半年雖隨邊境解封開始復甦,但同期間電子終端產品需求暴發,帶動科技紅利現象,如半導體及海運業加獎鉅額獎金,墊高高薪員工薪資水準,因此高低薪差距連續二年拉大,111年較110年4.09倍略升。

111年各行業薪資中位數也可看出疫情影響,薪資中位最高的行業爲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108.8萬元,其次是金融及保險業103.7萬元,製造業53.9萬元,其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制品製造業都超過70萬元。但部分工時員工較多的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住宿及餐飲業、其他服務業、教育業(不含小學以上各級公私立學校等)等,薪資中位數都不到40萬元,其他服務業(含美容美髮按摩等)只有36.1 萬元。

平均數比較不受極端高薪拉昇,半體及海運,平均數增幅大,因爲中位數及平均數年增幅都是108年以來最高前一年獎金與紅利都高準備,低於平均數原因也是因爲受高薪拉昇,平均數增加,未達的比率也增加。

另一個觀察點是,111年中位數對平均數比值0.748,又較110年的0.756更低,也是自102年以來的0.801逐年下降,反映出平均總薪資成長率,高於中位數總薪資的成長率。主計總處表示,薪資平均數會被極端高薪拉昇,例如半導體及海運業總薪資快速拉大,就會讓薪資平均數增幅高於薪資中位數成長幅度,資料顯示,10年間總薪資平均數成長24.99%,中位數增幅則是16.73%。

111年女性全年總薪資中位數爲48.1萬元,男性爲55.7萬元;10年間女性總薪資中位數增加19.15%,高於男性的15.92%。

從年齡層觀察,未滿25歲者因多屬在學打工或初入職場階段,全年總薪資中位數爲36.2萬元,後隨年齡增長而提高,40至49歲增至58.9萬元,至65歲以上因多屬退休人口二度就業,總薪資中位數降爲41.3萬元;若與上年比較,30至39歲者年增幅2.02%最高,25至29歲者增加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