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軟件比死磕大模型更有商機?紅杉資本合夥人眼中的“AI生意經”

財聯社9月12日訊(編輯 瀟湘)風險投資巨頭紅杉資本合夥人Pat Grady在週三的一次會議上表示,紅杉資本認爲未來人工智能領域誕生的十億美元級公司,大部分將來自於應用層的開發,而不是模型的構建。儘管紅杉資本目前對這兩方面均進行了投資。

Grady在高盛集團於舊金山舉辦的一場活動上表示,該公司已向建立基礎模型的公司投入了約1.5億美元,例如奧爾特曼(Sam Altman)旗下的OpenAI、Ilya Sutskever旗下的Safe Superintelligence和馬斯克旗下的xAI。

這些大模型是許多最新AI公司所提供產品所依仗的基石,但搭建成本極其昂貴。

Grady承認,考慮到紅杉資本管理着超過550億美元的資金,該機構在大模型方面的投入其實相對較少。

Grady表示,“相比之下,我們在應用層投入的資金要多出一個數量級,儘管目前應用層產生的收入要少得多,”他指的是那些以新穎的方式使用AI模型構建軟件產品的人工智能公司。

“在人工智能領域,在我們看來,應用層將是最多出現十億美元以上公司的地方”,Grady指出。不過,他沒有提供紅杉在其他人工智能公司上花費的金額數字。

他表示,優秀的人工智能應用初創公司會在大模型之上精心設計自己的產品。格雷迪引用了一家投資組合公司的例子,該公司開發的基於AI的客戶關係管理軟件令人印象深刻,後來該公司將其命名爲Day.ai。

“要想找到包裝這些產品的正確方法,需要做大量的產品工作,”Grady稱。

Grady還表示,通常會導致AI支出超支的一個原因是其所謂的“科學驚歎效應”,即投資者往往會宣稱,某個初創公司註定會成功,因爲“這些東西太酷了,這些人太聰明瞭。”但他表示,紅杉正儘量避免做出這樣的假設。

他還談到了OpenAI即將發佈的草莓(Strawberry)模型,稱其 “相當不錯”。根據OpenAI方面此前的介紹,Strawberry模型的核心功能包括長期規劃、理解物理世界並解決複雜的多步驟問題。其目標是讓AI能夠進行科學發現、規劃和構建軟件應用等能力。

事實上,近幾個月來像Grady這樣正着眼於AI應用層商機的行業人士,並不在少數。

國際數據公司IDC此前的觀察發現,通用大模型和行業大模型生成式AI應用層是當下創新的主體、市場的焦點,生成式AI產業滲透率正逐年提高。

創世夥伴資本合夥人聶冬辰在今年早些時候的一場活動中,則將整個AI產業鏈分爲三層:底層的大模型層,中間的服務層,以及頂層的AI應用層。

聶冬辰認爲,在大模型層,最終只會留下少數頭部企業,而專注於特定垂直行業的模型公司更有競爭優勢;服務層包括AI數據標註、數據庫管理、模型訓練和部署等環節,做成巨型公司的機率較小,生存空間容易受上下游擠壓;而在AI應用層,創業者可以關注硬件,跟中國成熟的工業體系和供應鏈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