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今日,明日!”

今天上午

校黨委書記王斌偉

在石牌校園校史文博館

爲華師學子們帶來了一堂

行走的”思政第一課”

激勵學子們用青春力量

書寫強國建設華章

10月21日上午,校黨委書記王斌偉以“回望初心來時路 奮進強國新徵程”爲題,帶領石牌校園30餘名本碩博新生走出教室,來到校史文博館講授行走的“思政第一課”,面對面宣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國教育大會精神,以現場教學、互動交流、情景體驗的形式向同學們講述華師的昨日、今日和明日。

昨日之堅守

今日之輝煌

明日之藍圖

在傳承與創新中

華師人不斷追求卓越

爲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青春智慧

“ 今天的這堂課,我將帶領大家一起從華師的歷史中汲取奮進的力量 。”在林礪儒銅像前,王斌 偉開門見山地向同學們介紹了這堂思政課的目的和意義。他表示,只有瞭解,才能理解;只有理解,才能熱愛;只有熱愛,才能投入。同學們只有瞭解並理解華師的昨日、今日和明日,才能成爲一名真正的華師人,才能堅定理想信念,樹立報國情懷。

王斌偉帶領同學們進入校史文博館參觀。在校史文博館一樓中廳,王斌偉向同學們簡要介紹華師的歷史脈絡。他指出,華師的歷史可以梳理概括爲“一源九脈”。“一源”是指1933年創立的廣東省立勷勤大學師範學院,這是學校高等教育的起點。“九脈”是指新中國成立後,在1951年-1953年先後併入的9所院系科。經過歷次更名,學校在1982年更名爲華南師範大學。而後,學校在1996年入選了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17年和2022年入選了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在“昨日華師”展廳,學生講解員童紫葳以時間爲序介紹了學校的發展歷程。王斌偉和同學們邊走邊聽、邊看邊講,不時向同學們動情地講述林礪儒先生“有爲有守”教育理念、學校“九載十遷”精神、葉劍英元帥創辦南方大學、陶鑄同志草棚禮堂演講、莫雷教授嚴謹治學等校史故事,勉勵同學們認真學習華師校史,傳承“艱苦奮鬥、嚴謹治學、求實創新、爲人師表”的校訓精神,積極響應時代號召,進德日新、求知真理,潛心向學、成就本領,爲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

在聽完來自生命科學學院、計算機學院和地理科學學院的三位學生代表分別講述莫熙穆教授培育南方牧草、潘炯華教授全國最早引進美麗異木棉、劉頌豪院士建立全國第一個激光生命科學實驗室、曾昭璇教授首次定義“丹霞地貌”的故事後,王斌偉補充說,學校領風氣之先,走在改革創新的前列,在全國率先實行送教上門、開展委託培養,率先赴港澳興教辦學,率先提出第三產業經濟學,率先興辦電化教育本科專業等等。這些“率先”,正是學校“求實創新”校訓精神的生動體現。

在“今日華師”展廳,王斌偉藉助展陳的數據和圖表,引導同學們探尋學校的辦學現狀與成就。在與同學們交流黨建思政工作時,王斌偉表示,黨建思政工作是我們學校的優良傳統,2016年,學校作爲五所高校代表之一,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彙報網絡思政先進經驗。近年,學校精心打磨了“青春演播廳”“榜樣華師”“華師樂集”“學者下午茶”等一系列黨建思政品牌,深受同學們喜愛,希望同學們多參與這些活動,保持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洋溢蓬勃向上的青春力。王斌偉還爲同學們介紹了學校對外交流合作工作,他表示,學校遵循“融入灣區、深耕東南亞、經略‘一帶一路’、走向世界”的理念,主動服務國家開放大局和區域發展需求,構建一流對外交流合作體系,特別是港澳合作辦學成效顯著、影響深遠。接下來,學校將依託香港教師研修與交流基地、澳門教學人員研修與交流基地等繼續深化港澳教育合作,加快構建粵港澳大灣區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

王斌偉還與同學們互動交流,解答同學們的疑問。針對同學們普遍關心的人才培養工作, 他表示,隨着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發展,社會對於創新人才的需求更高。爲了更好適應新時代人才培養的需要,學校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比如設立“教育+”微專業、深化“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實施本碩博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等,爲同學們的成長成才保駕護航。希望同學們主動適應時代需要和社會需求,在強化專業學習的同時,多修讀相關的課程,更好更快地成長髮展。

而在瞭解到一位信宜籍同學關於華師礪儒高中的林礪儒先生銅像的疑惑後,王斌偉生動講述了林礪儒先生銅像“三個茂名人”的佳話,並指出,學校通過合作辦學,不斷擴大教師教育優勢資源的輻射面,爲推動廣東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在“明日華師”展廳,王斌偉向同學們詳細闡述了學校“1238”發展思路。他指出,新徵程上,學校根據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1310”具體部署,確立了“錨定一個目標,實施‘兩步走’戰略,激活三大動力,構建八個一流體系”的“1238”發展思路。

具體而言,就是錨定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建成“教師教育特色鮮明、綜合性、創新型的世界一流大學”這一奮鬥目標,分兩步實施,第一步到2035年實現建成綜合實力居於全國前列的世界一流師範大學的階段性目標,激活“改革、開放、創新”三大動力,加快推進黨建思政、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研創新、師資隊伍、社會服務、對外交流合作、管理保障等“八個一流體系”內涵建設,用新增量新優勢再造一個“新華師”。

授課的最後,王斌偉聽取學生代表發言,瞭解他們的學習心得體會。王斌偉強調,91年來,學校與時代同向而行,走過了教育救國、報國、興國之路,現在已踏進教育強國的新徵程。如今,歷史的接力棒傳承到同學們手上,作爲新時代的華師人,希望大家傳承先輩遺志,賡續紅色基因,弘揚家國情懷,練就過硬本領,持續提高學習力、思想力、行動力、引領力,爭當勤學篤行的學習者、報國強國的建設者、求實創新的開拓者、挺膺擔當的奮進者,努力在廣東和灣區發展、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中釋放青春動能、彰顯華師擔當,在爲社會做出貢獻的同時成就更好的自己。

華師故事歷久彌新

激勵華師學子

勇擔時代重任

奮進新徵程

不斷追求卓越

在奮鬥中實現人生價值

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近代史基本問題研究專業的2024級直博生陳輝林,從華師的奮鬥史聯繫到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他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以大灣區黨史國情教育爲主題參與各類競賽取得佳績,用青年話語傳遞中國聲音。他表示未來要發揮學科優勢,深入研究校史,要做校史的學習者和闡釋者,更要成爲教育強國的建設者和宣傳者,從校史中汲取力量。

數學科學學院數學專業的2024級研究生歐陽康弘,參觀校史館後被草棚學堂的故事深深打動。她回顧自己從2018年入學後的經歷,包括加入學生黨員卓越班,參軍入伍以及擔任兼職班主任等,在不同階段都積極踐行自己的責任。她立志向先輩們學習,將個人融入集體,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繼續傳承和發揚華師人的教育家精神,爲華師的發展貢獻力量。

歷史文化學院歷史學(師範)專業2024級本科生曹凱諾從自身專業角度出發,對校史中“一源九脈,九載十遷”的故事印象深刻。她被學院的底蘊和華師的教育理念所吸引,更加堅定了學習和傳授歷史的決心。她表示在今後的學習中會踐行嚴謹治學的校訓,在專業學習和社會實踐兩個課堂中積極進取,把握歷史機遇,懷揣報國熱忱,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華師青年的力量。

教育信息學院教育技術學專業(智慧教育、學習科學研究方向)2024級研究生鍾超誠表示,在新鮮又有趣的課堂中,他更加感覺到身爲華師人的自豪,同時他深刻認識到,一名合格的教育者要具備家國情懷和教育報國之志。“作爲教育技術學專業的學生,這種精神更加激勵我要立足本職,用所學專業知識服務教育事業發展。”他希望未來能與一線教師密切合作,爲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育公平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時代 新徵程

希望廣大華師人

追夢不止 砥礪前行

以實際行動書寫強國華章

小晚已開放投稿通道

期待大家的踊躍投稿

採寫丨張一夕 顧芊芊 劉鈺萍 鄒慧凡 肖奕挺

攝影丨吳建國 羅昊 趙庭 席敏

執行編輯丨肖奕挺 賀雨涵

責任編輯丨盧嘉裕 吳建國 陳婧

初審丨沈蔚瑜

複審丨林海岸

終審丨周憲

可以第一時間

瞭解華師最新資訊

我們在場 懂你悲喜 給你力量

校歷丨PPT丨招生丨水電費丨網費丨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