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小微企業金融服務

2023年以來,有關部門出臺相關政策,優化普惠金融重點領域產品服務,有力有效地支持了小微經營主體發展。

小微經營主體主要涵蓋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廣泛分佈於各行業、各領域,經營決策靈活,對市場需求變化響應敏銳、迅速,並且多數處於產業中下游,在促進我國就業、穩定增長、推動創新、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9月末,全國登記在冊經營主體1.81億戶。其中,企業約5673.7萬戶,個體工商戶1.22億戶,農民專業合作社224.0萬戶。據筆者測算,按佔比九成計算,中小微企業達到了5100萬戶。不難發現,小微經營主體佔據市場經營主體的比重較大。

10多年來,我國積極推動普惠金融發展,金融支持小微經營主體力度不斷加大,取得積極成效。一方面,金融服務網實現高覆蓋。我國銀行機構網點覆蓋的鄉鎮達到97.9%,金融科技這些年來的迅速發展,大大促進了金融服務的數字化轉型,使廣大羣衆能夠平等、安全、便捷地獲得相關服務。另一方面,普惠金融“量增、面擴、價降”。截至2023年9月末,普惠小微企業貸款餘額28.74萬億元,同比增長24.1%,高於同期各項人民幣貸款增速13.3個百分點;普惠小微企業授信戶數6107萬戶,同比增長13.3%。

同時,普惠金融服務能力不斷提升。近年來我國持續深化金融改革,通過推動普惠金融長效機制建設,強化數字化技術應用,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實體經濟薄弱環節的支持,國內金融機構服務小微經營主體意願不斷增強,產品創新和風險管理能力不斷提升,信貸結構持續優化。此外,有關部門也在加快補齊相關短板弱項,強化市場監管,暢通金融消費爭議終端解決渠道等,金融機構對消費者權益保護和防風險防範意識不斷提升。

不過,在進一步推動普惠金融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不少挑戰。例如,銀企信息不對稱、小微經營主體缺乏傳統標準抵押品、財務管理不規範、經營穩定性不足、抗風險和創新能力相對較弱,等等。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小經營主體的金融資源獲取。

另外,爲數衆多的小微經營主體因經營規模、區域和行業不同,導致其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千差萬別。多數小微經營主體資金需求呈現“短、頻、小、急”的特徵,即不少小微經營主體由於企業規模小,所需貸款金額較小,主要滿足臨時交易週轉和流動性需求,資金時效性強,這要求金融服務機構在產品設計和服務方面需保持一定靈活性。

金融支持小微經營主體可持續發展需要兼顧短期與中長期發展平衡。要繼續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流向小微經營主體,尤其要加大製造業、科創企業、綠色發展、外貿小微企業等領域支持力度,以激發微觀主體活力,促進就業和內循環,加快經濟修復;同時,釋放創新活力,促進產業和經濟轉型升級。

還要推動金融機構持續提升金融服務供給的能力。鼓勵金融機構推出更多符合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特點與發展需求的產品、服務,加大首貸、續貸、信用貸、中長期貸款投放;積極拓展創新知識產權質押服務,規範開展應收賬款、存貨倉單訂單等融資業務等。同時,鼓勵金融機構加快建立和完善金融服務小微經營主體專業化機制,強化金融科技賦能,穩步推進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不斷提升服務效率和可持續性。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周茂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