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個星期天」首登臺北 末日場景看氣候變遷

2024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首檔國際節目「最後一個星期天」臺北首場昨日於臺灣大學遊心劇場亮相,自8日起將連演5場。記者胡經周/攝影

2024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首檔國際節目「最後一個星期天」臺北首場今於臺灣大學遊心劇場亮相,即日起將連演5場。來自比利時的夏綠瓦蒂劇團和焦點劇團歷時3年共同製作,以幽默戲謔的敘事手法、仿真的舞臺製作,及搭配得宜的聲光效果,要讓觀衆對氣候變遷議題感同身受。

焦點劇團的藝術總監Julie Tenret特談起共創的初衷表示,大家都意識到氣候變遷的緊迫性,但卻在日常生活中毫無作爲。「最後一個星期天」透過3位表演藝術家扮演多重角色,是演員更是舞臺上的技術人員,爲了展現出末日電影般的瘋狂場景,他們充滿張力的表情、誇張的肢體動作在全劇75分鐘一氣呵成、沒有休息。

藝術家Christine Celine Heyraud表示,體力是這齣劇最大的挑戰,因爲3個人來自不同的表演領域,但在演出時,3人的行動幾乎是一致的,他們耗費很大的精力去磨合、訓練。另一位藝術家Sophie Leso也說,演出的過程就像是在跑馬拉松,動作安排都是一連串毫無停歇,與其說在演戲,不如說他們其實是精準的將動作行雲流水的完成。

首次來到臺灣,藝術家Thomas Jamy Patrice Dehaufour對於臺灣的高溫很有感,不過也因此對長期身處高溫環境的臺灣觀衆,看完此劇的感受深感期待,而他也說這次臺北場有安排演後QA,對於可以直接接受臺灣觀衆的觀後感很開心。

3位藝術家在此劇化身爲記者,捕捉氣候浩劫下,野生動物走向滅絕的身影。Thomas Jamy Patrice Dehaufour說,這是一出難以定義是悲劇還喜劇的演出,希望交給觀衆自己解讀、感受,他比喻,此劇的氛圍就像紅極一時的默劇演員Buster Keaton,在荒謬的背景,演員卻表現出穩定的狀態,矛盾又吸睛。Christine Celine Heyraud補充,這齣劇的舞臺設計複雜又困難,巡演進行了400多場,只有10場是完全沒出錯的,而且在這出高度重視體力的演出,他們也曾在表演過程中受傷,演出被迫中止。

「最後一個星期天」在愛丁堡藝術節一炮而紅,已獲愛丁堡藝穗節「整體劇場獎」、比利時梅特林克獎「最佳表演」和「最佳藝術和技術成就」,上週在臺中國家歌劇院的演出好評如潮,即日起在臺北的5個場次也已完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