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慘的中產父母,正在掏空養老金送娃留學...

被名校錄取,是每個留學家庭最大的夢想,然而當孩子拿到名校offer的那一瞬間,除了對未來的期待外,還需要考量未來四年的花銷,匯豐銀行最近發佈的《2024 年全球生活質量報告》,猶如一面鏡子,映照出亞洲富裕家庭國際教育的真實成本:不少父母正在拿自己的儲蓄和養老金,支付孩子的出國留學費用。22% 的父母甚至考慮出售資產來資助孩子的教育。

文|莫妮卡‍‍‍‍‍‍

From 留學全知道

微信號:EduKnow

近日,延遲退休政策的出臺,讓不少人調侃自己未來的生活。

“大年三十回家沒人做飯,三代同堂都在上班。”

“以後上班就輕鬆啦,大家都坐輪椅去。”

“現在公司福利,有下午茶;以後公司福利,免費測血糖血壓。”

“打工打工,又要爲送娃留學多打幾年工了。”

其實可能不用多打幾年工,中產父母的養老錢包早已被掏空。

匯豐最近發佈的《2024 年全球生活質量報告》,猶如一面鏡子,映照出亞洲富裕家庭國際教育的真實成本:

不少父母正在拿自己的儲蓄和養老金,支付孩子的出國留學費用。22% 的父母甚至考慮出售資產來資助孩子的教育。

01.

“學費刺客“成留學生家長負擔

匯豐銀行對全球 11 個市場約 11,500 名富裕人士進行了調查,範圍涵蓋中國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亞、中國大陸、馬來西亞、墨西哥、新加坡、中國臺灣、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英國和美國。

調查顯示,亞洲只有55%的富裕父母有教育儲蓄計劃。

中國香港有20%的父母坦言,他們的儲蓄不足以支撐孩子接受出國留學。

匯豐銀行零售銀行首席執行官 Taylan Turan 對此評論:“海外留學是一項重大投資,若缺乏適當的支持,極有可能演變爲財務危機。”

與家長手中不足的儲蓄相對照的是,這些年海外留學日益增加的費用。

斯坦福大學本科生收費(節選)

單就美國部分大學已發佈的2024-2025學年學費調整消息中——‍

斯坦福大學董事會已批准學費上漲5.5%,食宿費上漲7%,全日制全額學雜費等將達到61萬人民幣;

普林斯頓大學的學費上漲至43萬人民幣,漲幅4.5%;

杜克大學的學費上漲4.35%,本科生學費將達到47萬人民幣,含食宿等其他費用後,總費用將達到61萬人民幣;

布朗大學2024-2025學年本科學費也將增長4.5%,達到48萬人民幣;

麻省理工學院本科學費上漲到44萬人民幣,增長幅度爲3.75%;

英國、澳洲、加拿大等其他熱門留學地也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學費上漲。

日益上漲的“學費刺客”、當地生活的通貨膨脹費用,讓父母承擔巨大資金壓力的同時,不少父母表示不僅要幫孩子挑選合適的課程與大學,還要確保孩子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符合頂尖大學的錄取標準。

多重任務讓亞洲父母,成了史上最難當的一屆父母。

02.

拿養老錢送孩子出去留學,還值不值得‍

鉅額的學費支出對美國學生就很友好嗎?

並不!在最新出版的《負擔沉重:學生債務和美國危機的形成》一書中,揭示飛漲的學生貸款負擔導致美國整整一代人推遲了成年的傳統里程碑:買房、結婚、成家和爲退休儲蓄。

除了州立大學對州內的學生有學費優惠外,大多數的美國大學費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公立大學的學費在過去 50 年裡增長了兩倍多。

高額的學費壓力,讓過去50年來,美國學生的債務從幾乎爲零增長到超過 1.7 萬億美元,僅次於住房抵押貸款。

更爲誇張的是,這場危機不再僅限於年輕人,近 10% 的學生債務人年齡甚至超過 60 歲。

據理財網站Savings.com的一份報告,由通貨膨脹導致的食品與生活成本日漸高昂,近一半的美國家長仍在資助成年子女。

根據對1000名年收入中位數僅爲5萬美元至7.5萬美元的父母的調查,他們平均每月在成年子女身上花費1384美元,即每年1.6608萬美元。46%的父母表示,他們甚至會從退休賬戶中取錢資助子女。

和大多數美國父母一樣,受儒家文化的影響,無論是中國大陸、臺灣還是香港,或者是我們的鄰邦日本、韓國,稍有餘力的亞洲家庭都會把自己的子女送進各種收費不菲的課後補習班,生怕自己的孩子在擠進名牌大學的“軍備競賽”裡落於下風。

“再苦不能苦孩子”,很多父母寧願自己節衣縮食,也要把子女送出去讀書。

幾年前甚至出現, 一個23歲的姑娘,到西班牙留學,嫌棄父親每月10000的生活費不夠,不僅把自己和父親的聊天記錄發到網上,還公然發帖辱罵父親,並且號召大家一起網暴他。

甚至還說出“養不起本仙女當初就別生啊”,這種冷血無情的話。

而這位父親表示,爲了供女兒在國外生活和學習,他的經濟壓力很大,希望女兒在消費上有所節制,“爸爸51歲了,已經老了,沒有能力一直養你。”

數據來源: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 (2015).

根據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2015》,受到第二次中國人口生育高潮的慣性作用引起的1981-1994年左右形成的第三次人口出生高潮,中國將在2041-2054年前後進入老年期,從而導致老年人口數量達到峰值。

伴隨着總人口的減少,老年人口比重將持續處於高位,直到2100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仍將超過30%,人口老齡化形成一個高原期,伴隨着21世紀始終 。

看到數據,還覺得養老離自己很遙遠嗎?面對以後日益嚴峻的養老問題,這讓人不禁發問,拿自己將來的養老錢供子女讀書還值不值得?

03.

養老還是養娃,中國父母的“哈姆雷特困境”‍‍‍

不生,這是時下年輕人破解生活壓力的一種常見方式。“養娃不如養自己”、“把自己重新養一遍”等,在年輕人中間廣爲流行。

據上海市衛健委公佈的2023年上海市人口監測統計資料主要數據彙編數據顯示,上海全市總和生育率爲0.6,甚至低於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韓國。2023年第四季度,韓國公佈的生育率是0.65。

由人口經濟學家樑建章組織編纂的《中國生育成本報告2024版》統計,養育一個孩子至18歲成年的成本約爲53.8萬元,若養到大學畢業,平均成本在68萬元左右。

其中,在北京、上海養育一個孩子成年,平均成本分別達到93.6萬元、101萬元。以上海爲例,養育孩子的開銷約佔家庭收入的20%。

這些統計還是基於孩子接受近乎免費的公立教育來算,如若孩子一路接受的是雙語/國際教育,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學費就已經有400萬左右。

「想問你什麼時候歸,又想要你往外飛」恐怕是很多送孩子出去留學生父母心裡的癥結。

人前人後說起,子女去海外留學、工作,父母大抵心裡都是驕傲的。

可是時間長了,這驕傲裡也免不了生出擔憂來:離這麼遠,以後自己老了怎麼辦?尤其是一些小留學生父母更是調侃自己:“沒想到剛剛35歲,就已經成了‘空巢’父母 ”。

在廣州某社工機構負責人董沛興,是一名有15年工作經驗的資深社工。

過去十多年,董沛興和社工同事經常會上門探訪獨居老人,其中不少老人的獨生子女在國外留學或定居,生活需要人照顧。

“在國外留學或生活的獨生子女無法經常回國照料父母,因而隨着年齡增大,這類需要照料的‘空巢老人’也越來越多。”

不少賣房送獨生女留學,如今女兒執意遠嫁國外,父母老了誰照顧的新聞常年掛在新聞頭條。

舉家庭之力送子女出去留學,本來想着子女留學後容歸故里,或者子女混出名堂,幫助父母以後解決養老問題,但是子女海外呆久了,適應當地文化,不想再回來也是有可能的。

把父母接過去,“去做什麼呢?語言文化不同,沒幾個朋友,住又不習慣。”

對海外留學生來說,年輕一代的他們,適應力強,未來生活有無限可能。

可父母卻在日漸老去,經不起歲月的磨損。對不少留學生來說,去到國外留學或許只是開始,人生地不熟,當地生活的複雜,過一份體面的生活,紮根獲得更好的發展,如此種種都需要遠在家鄉父母資源力量的託舉。

此間矛盾,多少人心有慼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