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就職 工總:盼兩岸交流、勿摒除核能

工總新任理事長潘俊榮(左)、總統賴清德(右),兩人日前在工總會員大會上交換意見。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總統賴清德正式上任,對於就職演說,工總表示,賴清德提出「前瞻未來,智慧永續」、「競逐太空,探索海洋」及「佈局全球,行銷全世界」三大產業發展方向,與工總近年白皮書提出的建言方向一致,因此表示肯定,並對新政府有諸多期許。

工總表示,維持穩定和平的兩岸關係受到國際高度關切、臺灣多數民意支持,是臺灣當務之急,兩岸應儘快恢復有序交流,例如可從放寬大陸專業人士來臺開始。

工總也說,在兩岸政府仍無法恢復正常交流協商之際,政府的當務之急,可委託公協會、智庫等單位,積極前往大陸臺商投資集中的各個區域,一方面瞭解臺商更爲真實的投資經營狀況;更重要的是,就符合臺灣未來發展藍圖的特定供應鏈,制定全盤產業鏈招商計劃,以積極主動態度,前往大陸引導相關臺商回臺,或進行臺商輔導。

工總更說,賴清德重視供電穩定對社會及產業界的重要性,提出推動第二次能源轉型,發展多元綠能、智慧電網,強化電力系統韌性的政策方向,與產業界確保低碳穩定的能源供應的期待相符,但當前核能發展不斷進步,國際對核能的看法也有改變,期盼政府對之採取務實而開放的態度,不將核能摒除在國家電力配比之外。

工總指出,人工智慧技術在製造業的應用可以提高製造業的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產品質量和靈活性,進而增強企業的競爭力,藉着人工智慧高度學習力,有助解決傳統產業技術人才青黃不接、人才不足的問題,但國內產業數位轉型存在着落差大、滲透力不足的問題,如何普惠至傳統產業,使老幹重發新枝,煥發生命力,是新政府平衡產業發展落差,追求包容性成長應積極思考的問題。

對於淨零碳排,工總強調,產業界願意積極配合,但碳費開徵牽涉層面甚廣,且影響產業權益甚鉅,若配套不合理或不完備,勢將影響產業實質減碳的意願,並對經濟產生重大沖擊,目前碳費設計仍有許多不足之處,相關子法草案及部分議題也未獲得各界共識。

工總指出,目前提出的碳費徵收方式,有損及經濟面及國際競爭力之虞,因此呼籲,這個議題應提高到行政院層級協商研議,並與產業進行充分溝通,在未凝聚共識前,不能貿然實施,唯有讓企業有足夠時間準備因應對策,才能減緩對產業的衝擊。

工總表示,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公佈世界競爭力年報中,臺灣雖然在63個受評比國家中排名第6名,但在「基本建設」落後,人均水資源、水資源管理與提供、海運設施、能源基礎建設更長年呈現弱勢,產業界除了期待檢討能源配比與強化電網建設,以確保低碳穩定的能源供應外,臺灣之所以缺水「不是因爲沒有水,而是沒有留住水」,以及大多數水資源設施老化的問題,亟需政府強化基礎建設,支撐臺灣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