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覽快評|年輕人愛上“老人機”,是奪回生活自主權的一種嘗試
縱覽新聞評論員 劉玉婧
在智能手機功能花樣百出的今天,有一部分年輕人卻反其道而行之,轉頭去購買“老人機”了。10月23日,據新黃河報道,記者探訪濟南山東通訊城和華強電子世界多家手機店鋪發現,“老人機”線下銷售仍有市場,購買者近半數爲年輕人,有商家一月補貨兩三次。
這種看似與時代潮流背道而馳的行爲,實際是手機使用者在清楚自身真實需求後,從消費心理到生活方式,一種由內而外的轉變。急剎掉頭的新方向是簡單主義,內核是追求對生活的掌控感。
苦於信息侵擾、專注自我提升、主動尋求戒斷“手機癮”的年輕人,是對“老人機”好評如潮的主要羣體。當各類app都在爲爭奪“注意力經濟”而猛烈發力之時,扮演“待宰羔羊”角色的用戶,開始覺醒了。這更像是用戶在思想和行動上爭奪主導權,“讓手機知道,誰是誰的主人。”
試想,當我們用手機查資料時,打開詞典軟件卻自動跳轉到娛樂平臺;在聊天時,購物軟件喚起秒殺提醒的廣告彈窗……在進行一番“選擇取捨”信息處理後,我們想要完成既定操作,實際需要多長時間呢?
這不是偶然,彷彿成爲一種常態。雖然手機系統可以打開“勿擾模式”,關閉個性化信息推送,可手機在手,難免會被“意外”信息打亂。在大數據“猜你喜歡”的精準推送下,輕重緩急的排序取捨就顯得格外困難,因此“勿擾”效果甚微,效率也打了折扣。
不想深困其中,唯有主動破局。主動選擇“老人機”,是年輕人期望通過外力約束,能夠有效實現專注自我的一種方式。智能手機在產品升級上,越是強調多功能一體化,就越是將使用者馴化成多任務處理者。多平臺之間的簡易跳轉,是對使用者專注力和自控力的挑戰。功能簡單、操作單一的“老人機”,是年輕人選擇開啓“勿擾模式”,或者是爲完成某一主線任務的“信息阻斷”。
無論是智能手機還是“老人機”,都是服務我們生活的輔助工具。在科技浪潮和消費刺激的環境下,年輕人能夠保持理智的思維和清醒的定力難能可貴;在信息過載和科技依賴的環境中,尋求一種自我平衡的消費理念和生活方式值得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