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進食後不明原因腹痛的生物學機制被發現

有些人在吃某些食物時會感到腹痛,這種情況可能是腸易激綜合徵或其他食物不耐症。這個問題困擾着全世界20%的人口,而魯汶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其中的生物學機制。

研究於1月13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文章通訊作者爲博克斯塔恩斯(Guy E. Boeckxstaens),標題爲“Local immune response to food antigens drives meal-induced abdominal pain”(食物抗原的局部免疫反應導致餐後腹痛)。

腸易激綜合徵會導致胃痛或進食後嚴重不適,而且原因不明,非常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

新研究揭示了一種機制,這種機制將某些食物與釋放組胺的細胞(稱爲肥大細胞)活化以及隨後的疼痛和不適聯繫起來。研究人員給小鼠餵食寄生蟲和模擬食物抗原的卵清蛋白,等寄生蟲感染清除後,再次餵食卵清蛋白,看看他們的免疫系統是否對卵清蛋白敏感。

結果顯示,卵清蛋白激活了小鼠免疫系統,導致肥大細胞活化,組胺釋放,小鼠出現了消化不耐受、腹痛的症狀。這種免疫反應只發生在之前被寄生蟲感染的腸道部分,沒有產生更普遍的食物過敏症狀。

阻斷免疫系統的組胺,可以改善IBS患者的病情。

研究人員推測,這可能也是一系列食物相關免疫疾病的發病機制。

在後續研究中,科學家從IBS患者看到了相似反應。當將與IBS相關的食物抗原(谷蛋白、小麥、大豆和牛奶)注射到12例IBS患者的腸壁時,它們產生了類似於小鼠的局部免疫反應。健康志願者則沒有反應。

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資料:

[1]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1-01/kl-srm011221.php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03118-2